时政评论

巩胜利: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运行揭秘

原标题: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主权基金”运行揭秘-- 谁来监督中国巨额外汇巨亏?

【大纪元10月30日讯】外汇储备,就是中国将外国的钱储存在那里,以备万一。外汇多,本该是天大的好事,但中国成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却给中国带来无限的困扰:首先是外汇已达1.91万亿美元之巨,越堆越多成为全球各国的越长越大的“堰塞湖”怎么办?接着是将外汇花出去购买其他国家的国债吧,但第一商业帝国美国除了经济不景气之外,21世纪以来美元一直不停的在贬值;再就是到国外去投资,但中国的外汇投资几乎没有几单成功的案例……管理好、使用好13亿中国纳税人的外汇及“主权基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次发狂,让中国这1.9万亿美元外储经受了一场水与火的严峻考验,眼睁睁看着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就这样顺水漂去……中国外汇储备怎样进出?怎样投资?怎样进出国际市场、出路在哪里?

到2008年9月30日,中国外汇储备达1.91万亿美元,到2008年末将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但中国外汇交易买卖、中国“主权基金”进出海外,依然没有任何人给国家、给中国纳税人、“国家主人”——公民们任何一个答案,这是中国“计划经济”式的产物、像中国“文革”一样神秘莫测、深不可测……为此,让我们撩开中国1.8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主权基金”的面纱,看看中国外汇储备是怎样在美国资本市场我行我素、成为中国国家至今最大的巨亏、输家。

美国资本市场戒备森严。按美国资本股市交易规则,既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主权财富”的中投公司等,也难以打入美国市场,这是因为美国联邦政府对“持股比例10%以下”的任何股权交易也要进行外国投资方面的“审核”。这使得中国庞大有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只能游走在有严厉监管的国际资本市场之外、非国际资本市场、有健全监管制度以外的其它边缘化市场。

“主权基金”谁的主权?

2007年9月,中国首次成立了资产规模达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简称:中投)时,全球各国猛然意识到,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国家大收购准备着未来——空前的“中国大举收购”。但讳莫如深、依然处于“地下”60年的中共党专制控制巨额资金,通过收购有价值的企业,来实现对中共党“不宣而战”的“政治目的”和“战略目标”,一如中共党自“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非法政府”至今,中共党从来也没有通过“合法选举”、“公民举手”来让中共党“合法化”存在,中共党不管任何人同意否、也不管所有公民“举手”与否,它都要做中国13亿人的绝对领导。

然而,中国所谓的“主权基金”就是在这样近60年“独家垄断”大背景下出笼了。在中投成立之前,负责管理全球最大规模外汇储备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已经涉足全球股市、金融、资本运行,秘密收购了多家西方大型、有战略资源意义的上市公司的少量股权。中国国家外管局还负有拟定外汇市场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外汇交易的职责——完全自己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国家资源。在中投成立后,外管局迅速而隐秘地扩大了在一些全球最大公司建立少量股市参股、收购投资计划,包括在英国石油(BP)和道达尔(Total)这类公司持股,另外还在至少3家澳大利亚最大银行持有股份。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国家外管局、中投除直接参与“主权基金”运行之外,还在香港设有一家影子分支机构,购买了众多英国及其它市场上市公司不足1%的股权,其中包括力拓(Rio Tinto)、吉百利(Cadbury)、皇家荷兰壳牌(Royal Dutch Shell)、泰莱(Tate & Lyle)、Drax和水环纯水务(Severn Trent)。

而国际资本市场担心中国“主权基金”没有透明度及其战略和中共党的政治意图时,国家外管局在不断增加其离岸股本的各种“头寸”的交易和运行。据参加过中国国家外管局运作的分析,国家外管局如今的“头寸”交易规模已超过中投可投资于海外的900亿美元之巨的总额。中投的成立具有明确目标:是增加中国外汇储备愈1.81万亿美元(是截至到2008年6月30日的数字)外汇储备中部分资产的收益。中投曾再三公开表示,其投资决策以商业考虑为基础,不会受到政治利害关系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外管局很少发表公开声明,从未透露过投资标准及已经投资的产业,并煞费苦心、像“黑道”一样格外掩饰在世界各地的投资。

“主权基金”出手“台海事务”

中国从外汇储备从2007年3月的1.4万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6月底的1.81万亿美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空前的动荡和萎缩,这给中国国家外管局造成了更大压力,迫使其将投资从低收益从原来单一主投资美国国债转向多样化。“如果中国外管局在这些企业的‘头寸’增加到有能力对它们的政策造成重大影响的程度,像‘房利美、房地美’这样轰然倒塌,中国就必然会改变其投资方向。”

中共党选择了中国外管局作为相关实体投资海外,尽管绕过中国法律没有“阳光化”公告的基本原则,但海外国家与资本市场无法绕过“公告”的原则。在2008年1月和2009年1月分,中国这一操作两批购入3亿美元哥斯达黎加政府债券,以换取哥斯达黎加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补偿,与中国政府建交。多年来,台北和北京一直利用“金元外交”博弈,劝说一些小国改变外交立场,但中国的经济强大使这场“金钱”的“竞争”到达了台湾(注:台湾的财富总量,2006年排在全球各国19位,此数据为世界银行年度报告发布)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全球所有有能力与中国一交高下的国家可能不足10多个。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为195个)都根本无力对中国展开“经济战”——任何对抗的一个新时期。

2008年9月5日,哥斯达黎加最大的报纸LaNacion赢得一场诉讼,法官下令哥政府向公众公开中哥协议的相关信息。之后,英国《金融时报》获得了中哥协议的相关文件,并报道了中国“主权基金”在哥的运行真相——但这是中国“金元外交”无数地下绝对秘密其中的一个,以金元换取建交,从而击溃中国海峡对岸的“中华民国”政府。哥斯达黎国,就属于被国际资本市场边缘化的另外市场,也不受国际资本市场规则约束,几乎等同于资本“黑市”——不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为任何依据。

2007年4月,就在中哥外交协定签署前一个月,外管局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Bo An Investment Company,由外管局官员担任公司董事,注册资金仅为1万港元(合1282美元)。该公司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家公司的任务是接收哥斯达黎加国债的利息付款。就是这种举国神秘的“主权基金”运行一例,甚至比“恐怖分子”的任何运行还要神秘。新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也感知了这种“金钱外交”的无奈,提出不搞“金钱外交”的新务实方略。

据知。中国国家外管局目前有旗下三家分支机构、从来都是所谓“低调行使”在运行操作中国“主权基金”在国际资本运行——概不公布所有的外汇交易、也不发表任何公报、更不告知13亿国民。中国近60年来,从一开始的金融管理,到21至今的庞大外汇管理、操控,一向根本不见阳光,也没有“阳光化”的运行的机制,一向与国民“知晓权”根源无关。到21世纪出现的中国“主权基金”,也世袭了中共“地下党”中共中央文件一样、一贯神秘色彩60年和处于“地下”(所有13亿国民不可能看到)运行的状态。

最近,中国外交部就“主权基金”运行中哥建交事务声明说:“中方购买哥斯达黎加国债的有关过程完全符合国际商业规则,是正常的商业活动,并严格按照中国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操作”。但中国大陆与哥斯达黎加建立邦交,早先是“中华民国”的邦交国,怎么得来?怎么会变得?中国国家外管局至少有部分投资具有明显政治意图,国与国这样买卖外交今后是如此用“金钱”来争夺?显而易见、空前绝后的是:为什么中国政府选择让行事完全隐秘的外管局购买外国公司的股份,而不是让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旗下、被称为“独立运行”的中投公司来购买?

购买美国国债现出冰山一角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企业债券,在中国国内从未公告过,就是号称最高权力——全国“人大”也从来没有数字公布。但中国外储在美国龟惨了、是全球第一亏损大户——中国外汇储备没有公布过任何数字。到9月中旬,危机四伏的美国“两房”(房利美、房地美)的外国债权人中,中国高居榜首的消息。尽管美国政府通过了针对“两房”的拯救美国住房市场的方案,使得“两房”幸免于破产,使得中国有1/5多的外汇储备尚未泡汤,但是中国有3760亿美元(此是美国财政部公告的数字)的外汇储备投入高风险的“两房”,不禁让人感到震惊。在中国大陆高达1.81八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中国外汇储备的损失究竟有多大?是谁在决定外汇储备投资与否,中国官方始终没有向外汇储备的债权人——中国公民公布。

中国外汇极速膨胀

近几年来,中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到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180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73%。在外汇储备快速增加的同时,美元持续贬值,由此造成以美元资产为主的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大损失。而大约五分之一的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危机四伏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令国际金融界震惊。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巨额浮亏等,无不让人质问,是谁在决定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如何决定?如此离谱的决策有没有黑幕?

中国外汇储备在最近几年的增长尤其迅速。在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仅为1656亿美元,到2006年底时,历时六年,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为10663亿美元。而后中国外汇储备更是一路高速增长,到2008年6月底,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净增了7425亿美元,现在余额达到令人瞠目的1.81万亿美元,2008年底就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更为严峻的是,今后每隔近两年时间中国就净增外汇1万多亿美元。全球至今,国家与国家之间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货币、金融现象。

在当今国际社会,外汇储备是指某一国在某年某月某日累积了多少财富——“外汇”或“外国货币”的数字。通常这有两个来源,一是为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顺差;二是为外国资本净流入(就是中国各级政府每年去海外进行了30年、每年一度的“招商引资”)。前者,指国与国的出口大于进口堆积而成,即出口收入扣掉购买该国进口品后剩下的外汇。至于外资净流入,则有人直接将外汇带进国内,外国投资产业等。这些外汇无法在中国直接使用,必须跟银行换本国货币才可在本国购买东西、或是直接购买外国设备,而银行的本国货币来自中央银行,因而留在本国的外汇最终会落到国家央行。所以说,外汇储备既是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持有的对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债务权力,又是中央银行对本国人民(本国货币持有者)的债务。

中国汇率损失惨重

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两美”(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两美”股票跌到历史的最低点,中国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最直接的风险莫过于这样灾难;再就是汇率风险。众所周知:美元自20世纪末、自1998年10月欧元出世开始流通以来,美元对欧元的比价已经贬值了约24%;2005年7月到2008年9月16日的三年多时间里,美元与中元比价贬值超过2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发布数据表明各国持有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的从20世纪末的80%到现在比重为65%。若按近10年美国美元对中国中元比价来计算,美元对中元至少也贬值在30%以上。但中国央行从未公布过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状况公告,根据法制海外国家各自的公告数字、认为中国拥有的美元资产比重远远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各国平均比重,估计大约占7—9成之间。如果按照2008年6月底中国1.8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来计算,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中大约14000亿左右的美元资产。

根据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数据,以1亿美元总数为例看,美元兑中元汇率中间价在从2005年7月21日的8.2765:1,相当于中元8.2亿元,而到2008年9月16日美元兑中元汇率的中间价为1:6.8290,三年前的1亿美元资产现在只相当于人民币6.8亿元,三年之内缩水近2亿元。在这三年间,美元兑中元、兑主要国际硬通货一直在持续大幅贬值,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仍持续快速增加。因此,若按中国外汇储备1万亿美元整数来算,仅因美元贬值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就远远高于2万亿中元。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07年中元升值6.9%,同年中国有1.5282亿美元外汇储备,贬值1054.5亿美元。这1054.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美国一年期国库券利率平均水平为2.27%,所以收入是346.9亿美元,外汇储备账面损失707亿美元。2008年美元继续贬值,中国外汇储备的账面损失仍将高达数千亿美元。

接管“两美”、雷曼破产、美林卖掉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数据,截至2007年6月30日,中国总计持有美国公司长期债券376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债权人。其中资产支持债券为2060亿美元,而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由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或者担保。如此一来,“两房”的债券就与中国外汇储备紧紧地联系的捆绑在一起了。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房利美、房地美均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巨头。到目前,在美国12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中,房利美持有或者提供担保的抵押贷款约为3万亿美元,房地美的相应规模为2.2亿美元,合计占全美国抵押贷款总额的近一半。

而美国财政部公告显示,到2008年4月30日,中国持有美国有价证券总计约9220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约为5038亿美元,此两项总计约1.5万亿美元左右(注:“美国国债”数字见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8年8月15日统计公告;“美国有价证券”数字,见美国财政部2008年4月30日公告)。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2008年9月7日接管“两美”、“两美”房价继续下跌,据美国房地产资讯公司RealtyTrac公布,2008年6月份美国房屋市场继续恶化,而银行收楼按揭的数字几乎增长了两倍。美国超过25.2万个物业,或是每五百零一户中,有一户正在进入法院拍卖程序。“两美”不得不替屋主归还按揭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跟严重的资金链断裂亏损。

雷曼兄弟雷爆“两房”危机

7月7日,雷曼兄弟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一项会计准则的变动可能导致“两美”不得不募集750亿美元的资金。这项新的会计准则试图阻止企业继续将不良资产隐藏在资产负债表的表外实体中。如果“两美”要将表现欠佳的抵押贷款资产重新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内,那么它们不得不募集新的资本。房利美、房地美需要分别募集460亿美元和290亿美元资本。当日“两房”发行的资产支持债券价格挫至逾3个月最低水准。“两美”所发售的抵押支持债券二季度的收益为负值,已经钱光财尽。

而摩根大通公司7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房利美和房地美在过去三个季度的总亏损额已经超过了110亿美元,到明年年底总损失额可能大幅上升至480亿美元。2007年8月到2008年7月,整整一年之间,房利美与房地美股价双双从60、70元附近暴跌至10美元以内分别跌到了5、7美元的境地。8月底“两美”先后发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分别报亏8.2亿美元和23亿美元,远远超过华尔街的预期。这被看成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恶化、无可救药的先兆。

7月23日、26日,美国众院、参院先后通过了拯救两房的法案,布什也立即签字批准。该法案为拯救美国房市可能要花上250亿美元,不过,财政当局认为可能在2009年12月底到期前,有大于50%的机会用不到。但“两美”已经无法拖过今年、再到达来年的岁月……现在美国联邦政府接管“两美”新注入2000亿美元,来与“两美”5万多亿债务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政府背起“两美”5万亿美元包袱?

专家分析指出,无论房利美和房地美最终的命运如何,它们披露的潜在亏损对其已发行债权的市场价值将产生显着冲击。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价值的下降,以及它们被迫以更高的利率发行新的债券,这必将造成它们过去发行的债券的市场价值下降。中国外汇储备在遭遇美元贬值带来的汇率损失之时,又在投资结构上遭遇购买“两房”的2、3千亿美元债券带来的资产价值重估损失。

同时,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以及美元持续贬值背景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靠提高新发国债的收益率来赢得更投资者青睐,这就导致了美国政府已发行国债的市场价值长期下跌。作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者的中国央行,其外汇储备资产价值将面临新一轮新一轮的冲击。“两美”案例充分表明,中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不仅面临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还面临美国国债、机构其它债产品市场全面下跌的价值重估风险。

据资料显示:同样是亚洲大国与中国比肩的印度,印度拥有“两美”债券持有量只有2500万美元左右,中国是印度国购买量的1.6万倍。然而,中国拥有美国大量的国债和债券,决策是怎样出笼的?研究、决定、执行、操作又是谁建议、怎样做出的?由谁论证的?由谁决定拍板?由谁批准执行?谁去实地操作买卖?操作过后为什么不向全国纳税人及全国人大报告?最最关键的是没有“阳光化”的规则,必然有地下“黑幕”的交易?按国际金融交易惯例,购买债券、股票的中介都有为数可观的佣金收入,佣金是2.5%,而中国每年3万亿美元进出美国资本市场交易的2.5%佣金,就是750亿美元的巨大收入啊,这相当于近两个29届北京奥运会(官方公布奥运预算投入是420亿美元)投入的中国国家债券交易所得佣金,又流向何方?如何使用,有没有人以权谋私,中饱私囊?难道不该公告、给中国13亿公民一个交代吗?

中国目前,不管是最尖端的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国家建制的监察部、或是新近成立的国家反贪局,以及中国银监会、证监会等等等所有的监管机构,都无法对中国国家外汇管局及子公司操作外汇、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没有形成任何监管机制能审理中投公司在中国和美国注册地的账户(中国监管当局没权进入美国进行监管该公司、而美国监管当局又无法监管设在中国的该公司),特别是在美国资本市场运行交易,中国监督外汇交易根源无奈、也根源缺失、没有。

主权财富基金出手再折戟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14日报道,公布为2000亿美元的中国投资公司(CIC)主权财富基金在美国一家货币市场基金账户中被冻结54亿美元。中国2007年组建以来,该基金在西方金融机构的投资遭遇了一系列的亏损。据美国监管机构公布的文件显示,中国投资公司(CIC)的一家子公司是总资产620亿美元的Reserve Primary基金的最大机构管理投资者。美国该基金是14年里第一个净资产价值在上个月跌破1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

根据这些公开报道,与中投公司北京总部办公室共用同一注册地址和雇佣同一批雇员的Stable Investment Corp(有媒体称之为“稳定投资公司”)在9月初持有Reserve Primary基金的11.1%的股份,价值大约为54亿美元。但中投公司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就市场传闻进行置评,并拒绝证实Stable Investment Corp是中投公司的子公司。

挂牌成立仅于2007年9月29日的中国投子公司去年分别向美国私人股本公司百仕通(Blackstone)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资30亿美元和逾50亿美元,自此以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在这两家公司的股份降值70%以上。直到最近,许多投资者还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几乎与银行账户一样安全,而在美国最老牌的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之前,仅有一家小型货币市场基金曾“跌破一美元”。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Reserve Primary9月16日被迫核销所持这家投行7.85亿美元的债券,由此引发了投资亏损。

据美国彭博通讯社报道说,Reserve Primary基金后来为投资者撤资取钱的要求所淹没,最后它以每股一美元的价格放出了100亿美元,此后,它的股价跌到了97美分,不得不暂停投资者的兑现。报道说,该基金现在处于清算资产的过程中,预计将在下周一向剩余的投资者初步发放200亿美元。Reserve Primary基金的麻烦在投资者中引起了恐慌,几天之内,他们从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其它短期基金中撤回了逾4000亿美元。彭博社报道说,根据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公开文件,中投的子公司Stable Investment(稳定投资公司)还向另外三家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了大约59亿美元。中投公司的投资包括投给Invesco Aim Liquid Assets Portfolio的21亿美元,投给JP摩根Prime Money Market Fund的23亿美元,和投给Deutsche Asset Management’s DWS Money Market Trust的15亿美元。

中国亏损巨大

在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中,有2000亿美元通过中国外汇投资公司进行海外运作。中投公司已披露的三笔海外投资收益率均不理想,尤以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黑石导致的巨额浮亏最为人诟病。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资30亿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收购美国黑石公司10%的股份。2007年6月22日,黑石集团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但黑石上市仅三个交易日,便跌破发行价31美元。2008年8月8日,黑石集团公布第二季业绩报告,亏损超过1.5亿美元;中投公司参股黑石集团的账面亏损也因此达到10.8亿美元。据粗略统计,中投公司一年来约投资出去500亿美元,亏损超过200亿美元。

“两美”终获美国联邦政府出手搭救,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两美”债权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然而美国政府的出手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再次严重下降,或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债权人套得更深。

购买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亏损。根据美国财政部最近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Foreign Portfolio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海外投资者共持有1.3万亿美元的“两美”机构长期债券(Agency Long Term Debt),其中大约三分之一,即3763.26亿美元之巨掌握在中国人手上,而且大都由央行下属负责管理中国外汇储备的机构持有。这其中又有2060亿美元的投资为资产支持债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主要是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住房抵押债券。

美国政府推出救助“两美”计划后,意味着2008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与“两美”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大部分将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美国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也将进一步缩水,从而给国际债权人造成资产损失。

而截至2008年6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两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美元会加速贬值),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中元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2008年底,中国“只进不出”的外汇机制开始松动,但面对到2008年底将突破2万亿美元的中国,寻找外汇大进出口、泄洪外汇“堰塞湖”也迫在眉睫。

美国金融危机,中国直接损失在7000—10000亿美元左右。这些损失主要来源于:⑴是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家和企业债券的损失,约5000—7000亿美元;⑵是美元对中元的贬值损失,三年来中元连续升值、美元不停贬值,差价约损失3000亿美元左右;⑶是外汇储备美元的损失,2008年底中国拥有外汇储备近20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美元损失3000多亿左右;⑷是中国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及中投公司等海外投资,此项损失有2000亿美元左右。⑸是中国企业、国家商业银行等公司持有或买卖美国各方面债券等投入损失无法一一统计数据,估计也有千数亿美元之巨。

现在值得全球不得不特别关注的是:美国次贷危机将谁也无可奈何、不可阻挡的继续深入爆发,保尔森也无心恋战(他已宣布无论谁当选下任总统,他都将走人),进入美国另类的“大萧条”时期。而真正被称为美国232年至今的“大萧条”发生在1929—1933年期间,造成美国经济之后连续11年下跌。而今日美国远比那个时代强大近150倍,1929年美国只有1.2亿人口,而今是3亿人口;1929年时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44亿美元,而2008年美国国民总收入14万亿美元,仅2008年9月17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拯救雷曼兄弟就向其提供1380亿美元贷款,今日美国是1929年美国的150倍,仅此一项就超过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国力和全球之总和……。

————————–

原载《议报》第378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