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点播

少年李东阳智讨风筝

【大纪元11月6日讯】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它即要符合对联的规则又要蕴涵生活的哲理。所以好的对联不但是文才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展示着赋联者天才的成分。历史上很多人从童年时期就能出口成章、成联。

明朝天顺年间进士李东阳小的时候就很聪明,一天中午小伙伴们找李东阳一起去放风筝,有李东阳在,大家玩的很高兴,这时风筝突然断了线,大家眼看着风筝飘飘荡荡的落到了本村很有名望的高员外家的后花园,小伙伴们互相推脱谁都不敢去,看着李东阳,李东阳壮了壮胆前去叫门。

因为高员外每天都要睡午觉,突然被叫醒很是生气,便想难为一下他说:“我出个对子,你若能对得,风筝便还你,员外见别的小伙伴们都躲了起来,只有站在面前,想了想说:“童子七八个,独汝狡”,李东阳听了很气愤,又不能失礼,急中智来道:“员外二千旦,唯公……”,员外嘲笑说:“最后一个字呢,怎么答不上来了”,李东阳调皮的把头一昂:“如果还我风筝,就是这个字”,李东阳把写在手里的字张开给员外看,又说:“如果不还,就是另外一个字”,高员外自知不妙马上把风筝还给了他。

原来,李东阳手里的字是“廉”;还了风筝,就是“唯公廉”,如果不还,就是“唯公贪”。@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