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明:严守财政纪律胜药石乱投

黄健明

标签: ,

【大纪元12月8日讯】金融海啸之下,各地政府急谋对策挽救经济。即使“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贷美(Freddic Mac)等政府干预信贷市场的措施引致次按危机的记忆犹新,面对信贷收缩,英国政府及香港部分政党仍然希望以行政手段影响中小企的信贷市场。如此政策无非重回旧路,只顾短期效果,却为下一个危机埋下种子。

加大投资和减税的作用

联系汇率之下,香港政府调控经济只余财政政策可用,要不加大政府投资、就是减税,或是两者兼用。所谓加大开支,就是要把政府开支增加至原定计划或所需之上,所以政府承诺把计划中的基建尽快落实动工,基本上不能算是加大开支。或许政府是从过去参与兴建迪士尼乐园的失败经验汲取了教训,因而并无再次试图以公帑代替私人投资。政府当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下投资兴建迪士尼乐园,结果入场人数及收益远逊预期,振兴经济效果成疑,现在反而成为“注资无利、弃之可惜”的鸡肋。其实,除非我们确信政府在投资营商方面有过人之处,不然每次经济循环中政府的投资愈多,累积的鸡肋便会愈多,最终只会减低整体经济的灵活性和政府应付经济低潮的能力。

相对政府加大投资,减税的作用较为简接,因为部分—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的退税在经济前景不明朗下将被储起、而非用于消费,对于刺激经济的作用有限。部分论者和政党因而提出以台湾为师,认为政府应该派发消费券,确保市民“用得其所”。

退税胜消费券

消费券与部分经济学者建议的学券、医疗券等均冠以“券”字,或会混淆。出于目前大部分政府以直接包揽的形式,为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社会服务提供资助,于是遂有学券和医疗券等建议,希望透过在供应层面引入竞争和给予服务使用者选择权力,改善服务质素和减低租值消散。假如政府是要补贴市民消费,给予市民消费券无疑较政府直接成立部门生产后,免费或以低价出售商品更为合乎效益。可是,认为消费券因为能够避免市民增加储蓄、强迫消费,因而优于退税或派发现金,却是言过其实。除非消费券的金额远高于市民日常生活开支,否则市民自然会在使用消费券之后,根据本身的储蓄偏好,减少并储起原来的日常开支;观乎政党现在提议的1000元消费券,几乎可以断言消费券不会较退税更能鼓励消费。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市民基于使用消费券时方便程度的考虑,又或政府本身基于行政方便的考虑,可能使消费券较为集中用于中、大型零售商。要是加上消费券对市民原来日常开支的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消费券将会把市民消费开支由小商贩重新分配至中、大型零售商。推行消费券的行政费用异常庞大、安排复杂,既然未能确保较其他措施更能增加消费,似乎不如一切从简,直接退税或派发现金。

无论是政府提供借贷、增加公共投资、派发消费券,其实都是希望借着政府之手,强作个人不欲作之事,而凡此种种,均须以公帑支持。政府利用公帑尝试调控经济,可是公帑最终来自社会个人,要是个人对此加以考虑、理性预期,就会出现练乙铮在其专栏提及的李嘉图相等(Ricardian Equivalent);政府左手加、市民右手减,致使政策失效。

现在政府财政储备约为4000多亿港元,看似天文数字,可是只要加上今年将会出现超过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和亚洲金融风暴后几年经济低潮所累积的接近2000亿元赤字,便会明白香港财政储备虽然充足,但要应付未来财政需要仍然严峻。因此,政府与其虚耗储备药石乱投,不如严守自身财政纪律,免却市民将来或要加税“填氹”之忧。

--原载:《信报》,2008-11-24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IRS:别错过属于自己的财富
美国税局提高里程退税率8美分
台内政部规划 设348发放所供新移民领消费券
台消费券特别预算 增为857亿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