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更新话过年 岁岁平安 年年高升

郭丰华

人气 10
标签:

“过年”是华人社会最大的传统节日。过年的重要活动包括上香、祭祖、祈福,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也表现传承古人的道德传统。

过年,庆贺新年,贴春联是家家户户必备的吉祥表征。炮竹一声除旧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过年,新年好。过年,庆贺新年,说吉利话,讨好彩头,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有华人的地方普遍迎接新年的习俗。

2008年,也就是戊子(鼠)年。因为老鼠生性敏锐、生子多多,故民间藉寓意以形容子孙绵绵、行动果决和财力丰硕。

“年”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是“五谷大熟”。古人在丰收后惜福感恩,感谢神明保佑,于是举行谢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祭祀仪式。史料记载,中国古代的“年”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一年中的十二节气(如春分、冬至等)有人可能以为和“农历”或“阴历”有关,其实是平均分配在“阳历”每个月各两个。在夏朝时,年被称作“岁”,商朝时又称“祀”,到了周朝才称为“年”。而大年初一这一天,则叫做“元旦”。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中国传统历法渊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专家曲铮博士表示,新年的确定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往后推算第二个“朔日”。这里的“朔日”是在月亮盈亏的变化周期,两个满月中间有一天,基本看不到月亮,这一天叫“朔”,也有叫“新月”的。传统历法上就把“朔日”定为每个月的初一日。相对的就是“望日”。望日一般就是十五或十六,就是满月这一天。

中国的传统历法以干支纪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纪年则按顺序取干支各一字,以甲子为始,癸亥为末,六十年循环一次,周而复始,直至无穷。另外,中国人也以干支来标记其他的时辰,因此每个年、月、日、时都各取天干、地支各一个字来代表,组成“生辰八字”。例如,2006年6月6日上午6时就是“丙戌年甲午月丙寅日辛卯时”,这时出生的“生辰八字”就是“丙戌、甲午、丙寅、辛卯”。

文献记载,中国殷朝的王充始创十二地支。他为了让民众更容易的记住这十二支,还采用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鶏、狗、猪”常见的动物对应来表示。

过年习俗首重祭祖祈福

“过年”是华人社会最大的传统节日。过年的重要活动包括上香、祭祖、祈福,表达“慎终追远”的孝道,也表现传承古人的道德传统。

传统的新年是从腊月(古代十二月称为“腊月”)八日开始,直到正月十五结束。“腊”这个字在中国古代是“祭祀”的意思。“腊八粥”的第一碗是要供奉神佛、祖先,然后大家分享。早在商代开始,一年春、夏、秋、冬都得把天地、神明和祖先合在一起祭祀,这四大祭之中以冬祭的规模最大。因为冬祭大都在十二月举行,所以就把十二月叫做“腊月”。“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开悟成佛的日子,民间与寺院都在这一天喝腊八粥,藉以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华人社会民间传统习俗认为灶王爷监管人世间的一举一动的善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他得回天庭去呈报,人们到除夕再贴上新的灶王像。这种活动表征中国人“举头三尺有神灵”,凡事要知所进退,要对自己的良心负责。二十八日是大扫除,除旧布新。三十日,也称“除夕”,是庆贺新年活动的最高潮,也是“祭神祭祖”的日子。其中,贴门神、接财神(福神、贵神、喜神、太岁神)、请灶王爷像、贴春联敬神明、放鞭炮驱鬼邪、给压岁钱压住“邪祟”、灯火报平安等都与中国人敬天地、敬神明的传统有关。传说鬼怕桃木,春联的原形便是桃符,至五代蜀主孟旭在桃符上题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为正式的春联的开端。年节期间,还有庙会、地方戏、武术、杂耍、踩高翘、舞龙和舞狮等等,喜气洋洋的气氛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元节)的灯谜会为止。

中国历法为“皇历”或“黄历”

中国历代皇朝的历书与皇帝年号联系在一起,都由皇帝颁布,因此历法顺理成章的被称作“皇历”。又因为最早的历法来源于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轩辕黄帝,因此也叫“黄历”。皇历以干支纪年,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日期表,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吉、凶、宜、忌,涉及婚姻嫁娶、仪式庆典、建造搬迁、生活起居、祭祀安葬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节气取决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位置的周期变化,属于太阳历。中国历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阴阳平衡”的思想法,是“阴阳合历”,而不是单纯的“阴历”,也不是单纯的“阳历”。其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定“朔日”(即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一天从地球上看不到月亮)为每月初一日,所以月中则为“望日”(月圆之日);通过设置闰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阴阳合历。早在舜帝之时,准确描述季节变化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就已经完成。


传统皇朝的历书都由皇帝颁布,与皇帝年号联系在一起,并且由官方刻印,因此传统历法被称作“皇历”。又因为最早的历法来源于黄帝,因此也叫“黄历”。(图:袖子)

现在人们常用的公历就是一种太阳历(简称阳历),它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其“月份”的划分与月亮的盈亏没有关系,只是个名称而已。伊斯兰教历法是一种典型的太阴历(简称阴历),它完全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基础定月份,每年12个月,大约354天,所以积33年与公历相差一年。

从汉武帝确立直至清末,以正月初一为元旦的阴阳合历,沿用了两千年多年之久。到了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政府为了彰显其“新政”,把古代的元旦称为“春节”,西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

中国传统节日除了新年之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盆会、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七夕等,几乎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9年9月27日,中共夺取政权前夕通过采用“西元纪年法”,将西历1月1日明订为“元旦”,将正式传统的正月初一改为“春节”。这样一改,传统过年中感谢神明、尊敬神明与先祖的文化内涵就被去除得一干两净了,摆明的似乎只是个普通的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而已。文革结束后,传统的庆祝方式稍为有所恢复。

必也正名乎

中共建政之后,全面铲除社会生活中的传统因素,用违反人性的党文化取而代之,社会高度政治化,政治高度一元化。宣扬无神论的共产党美其名为要“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历法节庆、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甚至家庭和生育无一不受到邪党文化的毒害蹂躏。它废止了传统历法的称呼“皇历”,也不让人叫“黄历”或“夏历”。它把中国皇历叫作“阴历”,取消传统节日,过党安排的党节;年轻人结婚,要新事新办,不拜天地神,唱感谢党的歌。很多传统节日都被中共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中共制定的“党节”,包括“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庆”、“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等,为其统治服务。

事实上,中国历法原本就是“阴阳合历”的,中共改叫“阴历”当然是荒谬错误的。后来,中共觉得“阴”字仍然不脱离道家的说法,1968年,崇尚唯物论的中共以破“四旧”为名,又把历法叫成“农历”,目的在搅乱人们的思维,使人错以为传统历法的作用仅限于务农作业的需要,因此叫“农历”更是糟蹋中国历法的精髓。

中华文明五千年中,传统敬天地、信神明、仁民、爱物正统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涵,蕴育健康的、富有活力的中国社会,宗教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对政治起着制约和引导的作用,满足人们在各个生存、安全、精神、情感等等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

华人社会“过年”是“中国新年”,而绝不是“过春节”。同样的,中国历法,正本清源应该正为名“皇历”、“黄历”,而不是“阴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澳洲悉尼烟火迎新年
组图: 多伦多新年气氛浓
龙年趣谈 属龙的人到这个国家生肖变蜗牛
瑞典收到各国民众寄给圣诞老人的信 包括台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