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下一步怎么走 考验新政府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特稿

受制于公投法的高门槛,台湾这次举办的入联及返联两项公投案,虽然同意票远高于不同意票,但仍然未达法定门槛而宣告否决。这势必引起国际社会的解读,台湾下一步如何推动参与联合国,正考验新政府。

一九九三年首度叩关

推动参与联合国,早在一九九一年,随着岛内启动自由化、本土化及民主化的历程后,联合国议题也开始酝酿。当时由国民党本土派立委领袖黄主文提出重返联合国的提案,获得三分之二立委呼应。

同年,民进党号召成立“台湾加入联合国宣达团”,当时的团长为吕秀莲,领队则是谢长廷。经各种力量的催化,行政院设“参与联合国决策小组”,外交部也成立“参与联合国专案小组”。

在朝野都已蓄积相当能量下,台湾于一九九三年首度向联合国叩关,透过友邦提案。但当时的策略颇为保守,仅希望联合国可以成立“特别委员会”,对此加以研议。所主张的“平行代表权”,也卷入了中国代表权的争议。

一九九四年与一九九五年都援引相同作法,但尚难引起国际共鸣,之后则改变策略,试图挑战二七五八号决议(北京代表中华民国,接收中华民国安理会席次 )。主张该决议未能处理到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代表权问题,有其“不完整性”。

但这样的立场仍未厘清所谓的中国代表权。尤其,国际社会普遍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全中国,学者专家即提醒这项策略恐刚好掉入“一个中国”框架,更不利于台湾推动进入联合国的机会。

直到1999年,伴随当时李登辉总统提出的“特殊国与国关系”,向联合国提案的论述,也首度楬橥两岸互不隶属关系;进一步将“中华民国在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并列,彰显作为主权独立国家的事实。

公元两千年政党轮替民进党执政后,叩关联合国的作法转趋灵活。既不在中国代表权议题上打转,国名上也逐渐凸显台湾;并在参与案外另提“和平案”,大打国际的文宣,凸显台湾主张和平及敦促国际社会介入两岸互动。

连年失利 但渐受国际重视

从去年起随着正名运动的推动,政府首度以台湾为名义推动参与联合国,陈总统并向联大秘书长提交台湾入联申请函,但遭到退回。

虽然叩关连年失利,但各国在联大讨论此案的时间,却愈来愈长,显示该议题日益受重视。

随着两项公投案遭到否决,国际或有不同解读,但关键仍在台湾本身。尤其,这次的入联公投案获得的票数,比返联公投案还高,也超过谢长廷的选票。马英九领导的新政府应根据这项民意指标,拟定妥适策略继续推动入联。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