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两岸政策多变 难挡西进风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慧雯/特稿 扁政府执政八年内,两岸经贸政策历经三阶段,最初大致延续李登辉时代的“戒急用忍”,2001年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2006年再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一路走来,政策面在开放与管理之间游移,执行面更因未落实管理,挡不了台商台资西进脚步。

有效管理 未落实执行

去年台湾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创下新高,达四十点七%,经济部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赴中国投资金额也达新台币九十九点七亿元,是2000年时的三点八倍;对中国投资占对外投资比重在2005年达到高峰,约为七十一点○五%,2007年时稍有降低,但也达六十点六四%。

国民党执政时代,一九九六年李登辉明确界定“高科技、五千万美元以上、基础建设”三种投资应对中国“戒急用忍”,以免台湾丧失研发优势以及资金过度失血,这项政策在萧万长任阁揆时负责执行。

2000年政党轮替后,碰上世界经济不景气,产业界要求松绑“戒急用忍”声浪加剧,隔年8月,陈总统召集经发会通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原则,随后陆续开放银行OBU与中国直接通汇、第二、三类中国人士来台观光、八吋晶圆厂赴中投资及节日直航包机等。

当时的“积极开放”使得台商西进风再起,“有效管理”却未落实执行,因此2005年对中国投资占对外投资比重为七十一点○五%,达到最高峰,台湾经济全面向中国倾斜。

对中贸易 依存创新高

2006年元旦,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新政策,试图改变先前的政策方向;当年对中国投资占对外投资比重减少超过七个百分点,由最高峰的七十一点○五%降为六十三点九一%,次年再降为六十点六四%。

部分政商人士批评政府的两岸政策是“锁国政策”,要求放宽限制,但陆委会主委陈明通从各项统计数据反驳,指出当前两岸经贸政策非但没有“锁国”,反而呈现过热现象。

另外,政府共四度“大赦”台商,两次是在陈水扁任内,让违法偷跑的台商补办登记即得以免除处罚,也助长了台商西进风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