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河道如麻交通又差 救灾难

标签: ,

【大纪元5月7日讯】〔自由时报编译罗彦杰/纽约时报6日报导〕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幅员辽阔且人口密集,内部运河与港口交错,这些地理特征使得当地的风灾损害扩大,传递救援物资更是难上加难。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原本人烟稀少,一九○○年代才有改变,到二十世纪初,当地就摇身变为“亚洲米仓”。

许多位于三角洲的村庄,都只能仰赖小船或直升机才能抵达。该地区大多数地方原本就是沼泽地,在英国殖民时期才被转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种植区。尽管土地是少见的肥沃,但通行却是难如登天。

救难人员说,传递粮食、净水与其他物资到这些范围极广的村庄,需要当地民众的响应。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发言人瑞斯里说:“我们担心的是,许多农村人口都与外界失去联系。在某些村庄,九成的房舍都被摧毁或严重受损。”

澳洲雪梨麦克奎尔大学的缅甸问题专家特奈尔指出,在纳吉斯气旋来袭前,堤防就已溃堤,灌溉系统失灵,甚至桥梁有时也无法通行,伊洛瓦底地区的基础建设“就已退回到原初状态。”

特奈尔估计,三角洲总人口在一千五百万至二千万之间。但他说:“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有多少人死亡。这个国家自一九三七年起就没有做过全面人口普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欧洲新议会形成 专家:欧中关系只能变更糟
韩国多地高温刷纪录 92个地区发热浪警报
美国钢铁CEO:日铁收购交易将于年内完成
中国铜供应过剩加剧 显示经济低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