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宋代百戏》(五)

“相声”之“文字游戏”(上)

宋代百戏与“相声”里“文字游戏”的相关艺术形式,主要有“合生”与“商谜”两种。

一、 “合生”与“乔合生”

“合生”又做“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以两人演奏对话,有时舞蹈唱歌,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闻名。

到了宋代,“合生”已列为“说话”的“家数”之一,﹙“家数”指的是学术、技艺等的传承家法。﹚实际上朝着“商谜”的方向发展,成为“语言文字游戏”,屡见于文献记载,记载最详的当推宋人洪迈《夷坚志》“合生”条︰“江浙间路歧女伶,有慧黠知文墨,能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其滑稽含玩讽者,谓之‘乔合生’,盖宋都遗风也。”

这里说的很清楚,宋代的都城很流行“合生”类的“语言文字游戏”,艺人对于宾主的出题可以马上随机应变,完美即席应答,具备“指物题咏”的技艺的,叫做“合生”。如果其中应答内容不限于物件本身,还加上幽默好笑的讽刺性,含有更深一层“滑稽含玩讽者”,便是对后世相声影响最大的是“乔合生”了;如宋人张齐贤所着的《洛阳搢绅旧闻记》载云:

“有谈歌妇人杨苧萝,善合生杂嘲,辨慧有才思,当时罕与比者﹙当世很少有人比得上﹚。少师杨凝式﹙杨凝式为有名书法家,历仕五代,官至“太子少师”﹚以侄女呼之,盖念其聪俊也。

时僧云辨,能‘俗讲’,有文章,敏于应对。若“祝祀”之辞 ,随其名位之高下对之,立成千字﹙时僧云辨,可以马上随着祝祀对象的名位高下,做出符合身份地位的千字祷词﹚,皆如宿构﹙就像事先完全构思好一样﹚。少师尤重之。

云辨于长寿寺五月讲,少师﹙杨凝式﹚诣院,与云辨对坐,歌者在侧﹙此位歌者应该就是杨苧萝﹚。忽有大蜘蛛于檐前垂丝而下,正对少师与僧前。云辨笑谓歌者曰:‘试嘲比蜘蛛,嘲得者,奉绢两匹。’﹙要杨苧萝当场指物题咏,且要滑稽含讽。﹚歌者更不待思虑,应声嘲之,意全不离蜘蛛,而嘲成之词,正讽云辨﹙当时杨苧萝不假思索就完成了一段,完全是以蜘蛛来嘲弄讽刺云辨的文辞﹚。

少师闻之绝倒,久之,大叫曰:‘和尚 !取绢五匹来!’云辨且笑,遂以绢五匹奉之。﹙杨少师沉吟之下,觉得杨苧萝实在讲的太妙了,原本应该赏赐她“绢两匹”的,要云辨马上改为赏赐她“绢五匹”,云辨也笑着如数给了她。﹚

歌者嘲蜘蛛云:‘吃得肚餮撑,寻思绕行,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盖云辨体肥而肚大故也。”﹙杨苧萝说什么呢?她说这只蜘蛛啊,贪吃了一大肚子的坏物﹙句中“餮”的原字,本是一个上“败”下“食”组合而成的古字﹚,还在空中绕行,想着如何设下罗网,宰杀众生。……而刚好这位云辨和尚就是一个大肚子的体态,被杨苧萝看出他敏于应对的内心也时时在计算着下个“食物”,影射意涵丰富。﹚

歌者杨苧萝“不待思虑,应声嘲之”,可以说十分机智出众。尤其她题咏“蜘蛛”的唱词滑稽而含玩讽,当属“乔合生”的代表作。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