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声史《宋代百戏》(五)

“相声”之“文字游戏”(上)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百戏与“相声”里“文字游戏”的相关艺术形式,主要有“合生”与“商谜”两种。

一、 “合生”与“乔合生”
“合生”又做“合笙”,历史渊源较为久远,是介乎“杂剧”、“说书”与“商谜”之间的技艺。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戏的合生,以两人演奏对话,有时舞蹈唱歌,有时指物题咏,滑稽含讽闻名。

到了宋代,“合生”已列为“说话”的“家数”之一,﹙“家数”指的是学术、技艺等的传承家法。﹚实际上朝着“商谜”的方向发展,成为“语言文字游戏”,屡见于文献记载,记载最详的当推宋人洪迈《夷坚志》“合生”条︰“江浙间路歧女伶,有慧黠知文墨,能于席上指物题咏,应命辄成者,谓之‘合生’。其滑稽含玩讽者,谓之‘乔合生’,盖宋都遗风也。”

这里说的很清楚,宋代的都城很流行“合生”类的“语言文字游戏”,艺人对于宾主的出题可以马上随机应变,完美即席应答,具备“指物题咏”的技艺的,叫做“合生”。如果其中应答内容不限于物件本身,还加上幽默好笑的讽刺性,含有更深一层“滑稽含玩讽者”,便是对后世相声影响最大的是“乔合生”了;如宋人张齐贤所着的《洛阳搢绅旧闻记》载云:

“有谈歌妇人杨苧萝,善合生杂嘲,辨慧有才思,当时罕与比者﹙当世很少有人比得上﹚。少师杨凝式﹙杨凝式为有名书法家,历仕五代,官至“太子少师”﹚以侄女呼之,盖念其聪俊也。

时僧云辨,能‘俗讲’,有文章,敏于应对。若“祝祀”之辞 ,随其名位之高下对之,立成千字﹙时僧云辨,可以马上随着祝祀对象的名位高下,做出符合身份地位的千字祷词﹚,皆如宿构﹙就像事先完全构思好一样﹚。少师尤重之。

云辨于长寿寺五月讲,少师﹙杨凝式﹚诣院,与云辨对坐,歌者在侧﹙此位歌者应该就是杨苧萝﹚。忽有大蜘蛛于檐前垂丝而下,正对少师与僧前。云辨笑谓歌者曰:‘试嘲比蜘蛛,嘲得者,奉绢两匹。’﹙要杨苧萝当场指物题咏,且要滑稽含讽。﹚歌者更不待思虑,应声嘲之,意全不离蜘蛛,而嘲成之词,正讽云辨﹙当时杨苧萝不假思索就完成了一段,完全是以蜘蛛来嘲弄讽刺云辨的文辞﹚。

少师闻之绝倒,久之,大叫曰:‘和尚 !取绢五匹来!’云辨且笑,遂以绢五匹奉之。﹙杨少师沉吟之下,觉得杨苧萝实在讲的太妙了,原本应该赏赐她“绢两匹”的,要云辨马上改为赏赐她“绢五匹”,云辨也笑着如数给了她。﹚

歌者嘲蜘蛛云:‘吃得肚餮撑,寻思绕行,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盖云辨体肥而肚大故也。”﹙杨苧萝说什么呢?她说这只蜘蛛啊,贪吃了一大肚子的坏物﹙句中“餮”的原字,本是一个上“败”下“食”组合而成的古字﹚,还在空中绕行,想着如何设下罗网,宰杀众生。……而刚好这位云辨和尚就是一个大肚子的体态,被杨苧萝看出他敏于应对的内心也时时在计算着下个“食物”,影射意涵丰富。﹚

歌者杨苧萝“不待思虑,应声嘲之”,可以说十分机智出众。尤其她题咏“蜘蛛”的唱词滑稽而含玩讽,当属“乔合生”的代表作。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笑话确实为后世的相声艺术注入了许多营养因素,对整体相声艺术的形成有不容低估的影响,并构成相声系统中的主流。然而,古代笑话中的糟糠糟粕也流传到相声中来,目前相声中的一些弊端,其实在古代笑话中就有蛛丝马迹可寻。譬如说,以个人生理缺陷状况来开玩笑的内容,这在古代笑话中就屡见不鲜。
  • 提到“参军戏”的起源,经常引用的是《乐府杂录》中的一段记载︰“…后汉馆陶令石耽﹙朝代官职人名﹚有赃犯﹙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古代罪人通常这么穿﹚,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
  • 如同许多失传的艺术形式一样,“参军戏”虽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时,却鲜有文字记载的脚本流传下来。根据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所附的<优语集>里一些“参军戏”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较为可靠的史料,根据这些剧本内容及其他有关资料,可以归纳出“参军戏”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讽刺
    二、咸淡见义
  • “参军戏”是好笑的,是诙谐的,是幽默的,又是讲道理跟时事的,这与古代“俳优”的作用与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参军戏”演出的地点如果不在宫廷,就是在帅府,艺人们往往要当着帝王跟达官贵人的面前演出;而“参军戏”内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剧的外衣,用笑话的面貌出现的话,免不了会给自身带来祸殃。
  • 【大纪元5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三十日电)为呈现说唱艺术的语言趣味,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六月份以“说唱艺术”为主题,精选台语答嘴鼓、歌谣传唱及台湾褒歌等表演,展现台湾传统农业社会中说唱与语言特色。明后两天邀请的是月琴说唱艺人许丽雪,透过独到的韵味呈现弹唱表演艺术之美。
  • 不少学者早就注意到“参军戏”与相声之间的渊源关系,认为相声是由古代的“参军戏”发展、衍伸、变化而来的,因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喜剧风格的“中国讽刺文学”。很多学者赞同从表演形式跟内容来看,古代的“参军戏”跟现代杂耍类的相声,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绝不是在“参军戏”跟相声之间划等号。
  • 宋代的百戏杂陈、盛况空前,说唱艺术臻于高潮。据文献记载推断,宋代百戏中明确属于说唱艺术的至少有︰“讲史”、“说三分”、“五代史”、“小说”、“商谜”、“合生”、“说浑话”、“说经”、“诸宫调”、“学像生”、“学乡谈”、“叫果子”、“唱耍令”、“唱赚”、“小唱”等。
  • 提到谈古论今、如水之流的“舌辩”,显然继承了“俳优”滑稽多变的传统,例如《清平山堂话本》里<快嘴李翠莲>的快言快语︰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请坐下,两个老的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禀话:你儿媳妇也不村,你儿媳妇也不诈。从小生来性刚直,话儿说了心无挂。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凤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妆画。上下穿件缟素衣,侍奉双亲过了吧。

  • “相声”一词是由“像生”逐渐演化而来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戏中与相声的“学”相关的艺术形式,首先要说说“学像生”。
  • 属于摹拟声音的技艺可以“叫果子”为例,“叫果子”就是摹拟街头做小买卖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乐性,并且适当的加以美化,与后世相声的“摹拟市声”如出一辙。如传统相声《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热烈的掌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