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宋代百戲》(五)

「相聲」之「文字遊戲」(上)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宋代百戲與「相聲」裡「文字遊戲」的相關藝術形式,主要有「合生」與「商謎」兩種。

一、 「合生」與「喬合生」
「合生」又做「合笙」,歷史淵源較為久遠,是介乎「雜劇」、「說書」與「商謎」之間的技藝。早在唐代,就有歌舞戲的合生,以兩人演奏對話,有時舞蹈唱歌,有時指物題詠,滑稽含諷聞名。

到了宋代,「合生」已列為「說話」的“家數”之一,﹙“家數”指的是學術、技藝等的傳承家法。﹚實際上朝著「商謎」的方向發展,成為“語言文字遊戲”,屢見於文獻記載,記載最詳的當推宋人洪邁《夷堅志》「合生」條︰「江浙間路歧女伶,有慧黠知文墨,能於席上指物題詠,應命輒成者,謂之『合生』。其滑稽含玩諷者,謂之『喬合生』,蓋宋都遺風也。」

這裡說的很清楚,宋代的都城很流行「合生」類的“語言文字遊戲”,藝人對於賓主的出題可以馬上隨機應變,完美即席應答,具備“指物題詠”的技藝的,叫做「合生」。如果其中應答內容不限於物件本身,還加上幽默好笑的諷刺性,含有更深一層“滑稽含玩諷者”,便是對後世相聲影響最大的是「喬合生」了;如宋人張齊賢所著的《洛陽搢紳舊聞記》載云:

「有談歌婦人楊薴蘿,善合生雜嘲,辨慧有才思,當時罕與比者﹙當世很少有人比得上﹚。少師楊凝式﹙楊凝式為有名書法家,歷仕五代,官至“太子少師”﹚以侄女呼之,蓋念其聰俊也。

時僧雲辨,能『俗講』,有文章,敏於應對。若“祝祀”之辭 ,隨其名位之高下對之,立成千字﹙時僧雲辨,可以馬上隨著祝祀對象的名位高下,做出符合身分地位的千字禱詞﹚,皆如宿構﹙就像事先完全構思好一樣﹚。少師尤重之。

雲辨於長壽寺五月講,少師﹙楊凝式﹚詣院,與雲辨對坐,歌者在側﹙此位歌者應該就是楊薴蘿﹚。忽有大蜘蛛於簷前垂絲而下,正對少師與僧前。雲辨笑謂歌者曰:『試嘲比蜘蛛,嘲得者,奉絹兩匹。』﹙要楊薴蘿當場指物題詠,且要滑稽含諷。﹚歌者更不待思慮,應聲嘲之,意全不離蜘蛛,而嘲成之詞,正諷雲辨﹙當時楊薴蘿不假思索就完成了一段,完全是以蜘蛛來嘲弄諷刺雲辨的文辭﹚。

少師聞之絕倒,久之,大叫曰:『和尚 !取絹五匹來!』雲辨且笑,遂以絹五匹奉之。﹙楊少師沉吟之下,覺得楊薴蘿實在講的太妙了,原本應該賞賜她“絹兩匹”的,要雲辨馬上改為賞賜她“絹五匹”,雲辨也笑著如數給了她。﹚

歌者嘲蜘蛛云:『吃得肚餮撐,尋思繞行,空中設羅網,只待殺眾生。』蓋雲辨體肥而肚大故也。」﹙楊薴蘿說什麼呢?她說這隻蜘蛛啊,貪吃了一大肚子的壞物﹙句中“餮”的原字,本是一個上“敗”下“食”組合而成的古字﹚,還在空中繞行,想著如何設下羅網,宰殺眾生。……而剛好這位雲辨和尚就是一個大肚子的體態,被楊薴蘿看出他敏於應對的內心也時時在計算著下個“食物”,影射意涵豐富。﹚

歌者楊薴蘿「不待思慮,應聲嘲之」,可以說十分機智出眾。尤其她題詠“蜘蛛”的唱詞滑稽而含玩諷,當屬「喬合生」的代表作。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笑話確實為後世的相聲藝術注入了許多營養因素,對整體相聲藝術的形成有不容低估的影響,並構成相聲系統中的主流。然而,古代笑話中的糟糠糟粕也流傳到相聲中來,目前相聲中的一些弊端,其實在古代笑話中就有蛛絲馬跡可尋。譬如說,以個人生理缺陷狀況來開玩笑的內容,這在古代笑話中就屢見不鮮。
  • 提到「參軍戲」的起源,經常引用的是《樂府雜錄》中的一段記載︰「…後漢館陶令石耽﹙朝代官職人名﹚有贓犯﹙貪汙受賄,違犯法紀﹚,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古代罪人通常這麼穿﹚,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
  • 如同許多失傳的藝術形式一樣,「參軍戲」雖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時,卻鮮有文字記載的腳本流傳下來。根據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所附的<優語集>裡一些「參軍戲」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較為可靠的史料,根據這些劇本內容及其他有關資料,可以歸納出「參軍戲」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諷刺
    二、鹹淡見義
  • 「參軍戲」是好笑的,是詼諧的,是幽默的,又是講道理跟時事的,這與古代「俳優」的作用與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參軍戲」演出的地點如果不在宮廷,就是在帥府,藝人們往往要當著帝王跟達官貴人的面前演出;而「參軍戲」內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劇的外衣,用笑話的面貌出現的話,免不了會給自身帶來禍殃。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三十日電)為呈現說唱藝術的語言趣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六月份以「說唱藝術」為主題,精選台語答嘴鼓、歌謠傳唱及台灣褒歌等表演,展現台灣傳統農業社會中說唱與語言特色。明後兩天邀請的是月琴說唱藝人許麗雪,透過獨到的韻味呈現彈唱表演藝術之美。
  • 不少學者早就注意到「參軍戲」與相聲之間的淵源關係,認為相聲是由古代的「參軍戲」發展、衍伸、變化而來的,因此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和喜劇風格的「中國諷刺文學」。很多學者贊同從表演形式跟內容來看,古代的「參軍戲」跟現代雜耍類的相聲,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絕不是在「參軍戲」跟相聲之間劃等號。
  • 宋代的百戲雜陳、盛況空前,說唱藝術臻於高潮。據文獻記載推斷,宋代百戲中明確屬於說唱藝術的至少有︰「講史」、「說三分」、「五代史」、「小說」、「商謎」、「合生」、「說渾話」、「說經」、「諸宮調」、「學像生」、「學鄉談」、「叫果子」、「唱耍令」、「唱賺」、「小唱」等。
  • 提到談古論今、如水之流的「舌辯」,顯然繼承了「俳優」滑稽多變的傳統,例如《清平山堂話本》裡<快嘴李翠蓮>的快言快語︰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請坐下,兩個老的休得罵,且聽媳婦來稟話:你兒媳婦也不村,你兒媳婦也不詐。從小生來性剛直,話兒說了心無掛。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鳳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妝畫。上下穿件縞素衣,侍奉雙親過了吧。

  • 「相聲」一詞是由「像生」逐漸演化而來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戲中與相聲的「學」相關的藝術形式,首先要說說「學像生」。
  • 屬於摹擬聲音的技藝可以「叫果子」為例,「叫果子」就是摹擬街頭做小買賣的么暍,但是增加了音樂性,並且適當的加以美化,與後世相聲的「摹擬市聲」如出一轍。如傳統相聲《改行》中的一段,即因表演者逼真、酷似的演出,常常引起熱烈的掌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