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參軍戲》(二)

「參軍戲」特點﹙上﹚~嘲弄諷刺、鹹淡見義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如同許多失傳的藝術形式一樣,「參軍戲」雖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時,卻鮮有文字記載的腳本流傳下來。根據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所附的<優語集>裡一些「參軍戲」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較為可靠的史料,根據這些劇本內容及其他有關資料,可以歸納出「參軍戲」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諷刺
「參軍戲」繼承了古代「俳優」的傳統,以嘲弄諷刺為能事,構成鮮明的藝術特色。藝人效仿古代「俳優」在宮廷上大膽諷諫,為平民百姓代言,實屬難能可貴。例如屬於政治諷刺的精采「參軍戲」《掠地皮》︰

「徐知訓在宣州﹙安徽宣城﹚,聚歛苛暴﹙斂財又殘暴﹚,百姓苦之。入覲﹙進見君主﹚侍宴,伶人戲作綠衣大面若鬼神者﹙著官服演員戴著大面具裝鬼神狀﹚。傍﹙旁邊﹚一人問︰「誰?」對曰︰「我宣州土地神也,吾主人入覲和地皮掘來,故得至此。﹙因為我的主人把宣州的地皮都掘了,我只好跟他入覲來了。﹚」

這則「參軍戲」很妙,故意調侃徐知訓治理宣州的橫征暴斂,用宣州土地公公的無奈,反應當地百姓過的是怎樣痛苦的日子。實在幽默!

二、鹹淡見義
「參軍戲」通常由兩個藝人表演,一個是藝人嘲弄的對象「參軍」,代表罪人或是假官,也代表世俗中精明計算的那種,“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聰明人」。另一個是嘲弄「參軍」的角色或是「大智若愚」的對手;這樣的一方在唐末的記載裡始叫「蒼鶻」。後來「蒼鶻打參軍」,也成為「參軍戲」的特色。

明朝于慎行在其所著的《谷城山房筆塵》﹙即《谷山筆塵》﹚裡,記載了「參軍戲」的演出情形︰「優人為戲,以一人幞頭衣祿,謂之參軍;以一人髽角敝衣,如僮僕狀,謂之蒼鶻。 」意思是說,扮「參軍」的演員得綁好有四條帶子的包頭軟巾,穿上官服;而演「蒼鶻」的人則用麻布綁髮髻,穿上破舊衣來表演。

至於「參軍戲」的具體表演方式有所謂的「一問一答,鹹淡見義」。問答重點以「參軍」為主,類似今天相聲的「逗哏」;以「蒼鶻」為輔,類似今天相聲的「捧哏」,而且除一問一答之外,「參軍戲」裡還常常有「打」的動作,演起來戲劇性十足很熱鬧;因此「參軍戲」又稱為「打參軍」。

至於「鹹淡見義」的「義」字,則是指參軍戲裡面的「主題」,引用「鹹與淡」的對立印象,來說明「參軍與蒼鶻」之間問答上的對比。基本上對照任何戲中的發展情節,只要在兩個角色之間具有強烈對比者,皆是「鹹淡」形容的意思。

至於表達主題的方式很多,問答也不限於都是說白,往往歌詞中可以更方便回答;因此「參軍戲」有光用講話一來一往,也可以說著問、唱著答——「白問唱答」,或是相反的「唱問白答」,發揮形式可以十分靈活。尤其當「參軍戲」中的參軍角色與蒼鶻角色之間的問答、呼應、抑揚等表現方式廣泛流傳後,對後世的「相聲」藝術更是產生了重大影響。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俳優」以「善為笑言」的「笑」為特徵,「言」為手段。若無言、笑,則無從談起,足見「言」的重要性。僅從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俳優」的語言豐富多彩、變化多端,構成濃郁的喜劇風格。尤其是隱語、反語、誇張語的妙用,更值得注意。
  • 笑話古已有之,《詩經‧衛風》中有「善戲謔兮,不為虐兮」,可惜戲謔的內容沒能流傳下來。
    先秦諸子的著作中有許多笑話,大都散見於寓言故事裏,有以諷刺見長的笑話,如《自相矛盾》、《畫蛇添足》;也有生活氣息濃郁的笑話,如《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還有生動形象、
    耐人回味的笑話,如《對牛彈琴》、《葉公好龍》。
  • 風靡一時。笑話集《啟顏錄》據傳為侯白所撰,雜記詼諧調笑事,但也經過後人的加工整理,以侯白為主角,側面反映侯白的藝術與為人。
  • 侯白尚未知名的時候,有一次令宰來到本邑,侯白跟人打賭說可以讓令宰大人學狗叫。其他人都說好,如果侯白贏了,他們就請客,反過來就是侯白得請客。於是侯白入內進謁大人,侯白說︰「公初至,民間有不便事,望諮公,公到前,甚多盜賊,請命各家養狗,令吠驚,自然盜賊止息。」令宰說當然,我家也需要養能吠之狗,那裡找的到呢?侯白就說家中新有一群犬,可是牠們的吠聲跟其他狗不一樣。
  • ,《啟顏錄》裡所收的笑話未必都是侯白創作的,不過大部分的笑話還是來自於侯白;敦煌卷子本的《啟顏錄》裏,將內容分成論難、辯捷、嘲誚、昏忘四類,其實還可以加上語言文字遊戲,共為五類。
  • 嘲誚
    如《射不著垛》︰「宋國公蕭瑀不會射箭,有一回重陽節太宗賜射,蕭瑀不管怎麼射都射不到箭靶子,一無所獲。還被大書法家歐陽詢當面作詩嘲笑:
    『急風吹緩箭,弱手馭強弓,欲高反復下,應西還更東,
    十回俱著地,兩手並擎空,借問誰為此,乃應是宋公。』」
  • 古代眾多的文學藝術形式中,笑話與相聲的傳承關係最為明顯。段寶林在《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一書指出︰「單口相聲與笑話最為接近,可以說是專業藝人說的笑話,不過單口相聲與一般的小笑話不同,它是專業性的,篇幅較長的笑話。相聲演員往往把幾個小笑話串聯起來,增加許多生動的細節,來表現更加豐富的內容。」
  • 笑話跟相聲之間的傳承關係更多的表現在藝術手法方面,以下略舉數端︰
    一、歪講
    二、吟詩答對
    三、三翻四抖
    四、方言習俗
  • 古代笑話確實為後世的相聲藝術注入了許多營養因素,對整體相聲藝術的形成有不容低估的影響,並構成相聲系統中的主流。然而,古代笑話中的糟糠糟粕也流傳到相聲中來,目前相聲中的一些弊端,其實在古代笑話中就有蛛絲馬跡可尋。譬如說,以個人生理缺陷狀況來開玩笑的內容,這在古代笑話中就屢見不鮮。
  • 提到「參軍戲」的起源,經常引用的是《樂府雜錄》中的一段記載︰「…後漢館陶令石耽﹙朝代官職人名﹚有贓犯﹙貪汙受賄,違犯法紀﹚,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古代罪人通常這麼穿﹚,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