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史《宋代百戲》(三)

相聲「說學逗唱」之「學」的部份﹙上﹚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相聲」一詞是由「像生」逐漸演化而來的,所以提起宋代百戲中與相聲的「學」相關的藝術形式,首先要說說「學像生」。

一、 「像生」
「像生」一詞古代早已出現,這裡並不是指表演技藝,而是「像真的、像活的」意思。因此宋代百戲中的「學像生」、「喬像生」,都是以摹擬為主的技藝。古代文獻中有時提到「像生」,並不是指今日之相聲,而是兩種含意;一是指人,如「選像生有顏色者三四十人」、「風雨像生貨郎旦」等。另是指事物,如「像生魚燈」、「像生花草」等。

二、 「學鄉談」
屬於模仿世態的可以「學鄉談」為例,以北宋都城在汴梁,今之開封來說,摹擬的是山東、河北的鄉下人,描述其難得入城,故以「怯」狀取笑,以資笑端。所以「學鄉談」不單純要聲音摹擬,還要兼及情態與習俗。

相聲藝術與此一脈相承,傳統相聲裡就有一系列帶有「怯」字的段子,如《怯剃頭》、《怯洗澡》、《怯賣菜》、《怯相面》等,都是在「怯」字上抓哏取笑。而一些經過整理的傳統相聲,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清除了帶歧視性的「怯」,而代之以情趣盎然的喜劇性,尤為難能可貴的是,它還傳播了生活知識;如相聲《戲劇與方言》的「墊話」︰
「……
甲︰比如說,哥兒倆,住在一個院裡,一個在東房住,一個在西房住。夜間都睡覺啦,忽然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兩個人一問、一答,本來這點兒事講幾個字就能解決,要用北京土話能說得囉哩囉唆一大堆。
乙︰那怎麼說?
甲︰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喲嗬!』
乙︰『喲嗬?』
甲︰對,得先來感歎詞。
乙︰好嘛。
甲︰『喲嗬!那屋“光當”一下子,深更半夜,這是誰出來啦?一聲不言語,怪嚇人的!』
乙︰嗬!這一大套。
甲︰回答的更囉唆啦,『啊,是我,哥哥,您還沒歇著哪?我出來撒泡尿,沒有外人,您歇您的吧,您甭害怕。』
乙︰還真囉唆。
甲︰這位還關照他哪!『深更半夜的,穿上點兒衣裳,要不然凍著可不是鬧著玩的。』
乙︰真好,手足情深!
甲︰『不要緊的,我這兒披著衣裳哪,撒完尿我就趕緊回去了,您也歇您的吧。』
乙︰哎啊,這說了多少字啊?
甲︰一百多字。如果用精煉的北京話把它分成四句話,只需要十六個字!
乙︰您是說一句話只要四個字?
甲︰是!
乙︰您說說。
甲︰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這是誰啊?』
乙︰嗯,四個字。
甲︰回答也是四個字︰『是我您哪。』…『您幹麻去?』…『我撒泡尿。』
乙︰喝,這省事多了!
甲︰還有比這省事的呢!
乙︰哪兒的話?
甲︰山東話!同是四句話用十二個字就行啦。
乙︰噢,三個字一句。
甲︰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學山東話﹚『這是誰?』
乙︰嗯,三個字。
甲︰回答也是三個字︰﹙學山東話﹚『這是我。』…『上哪去?』…『上便所。』
乙︰這更省事啦!
甲︰嗯,還有比這省事的。
乙︰哪兒的話?
甲︰上海話!也是四句話。
乙︰用多少字?
甲︰八個字。
乙︰兩個字一句?
甲︰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學上海話﹚『啥人?』…『我呀。』…『啥體﹙事﹚?』…『撒尿。』
乙︰嘿,有意思,還真省事。
甲︰不,還有比這省事的哪!
乙︰哪兒的話?
甲︰河南話。
乙︰用幾個字?
甲︰四個字!
乙︰一個字一句?
甲︰哎。
乙︰怎麼說?
甲︰那屋房門一響,這屋發覺啦︰﹙學河南話﹚『誰?』…『我。』…『咋?』…『溺!』
乙︰嗬!這也太省事啦。
……」

同樣是「學鄉談」,也就是學地方方言,目的還是「以資笑端」,也摹擬了山東、上海、河南方言,但經過這樣整理的相聲段子,格調已經跟「學鄉談」的前身完全不同,根本看不出來本是譏笑鄉下人言行舉止的出處了。

﹙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眾多的文學藝術形式中,笑話與相聲的傳承關係最為明顯。段寶林在《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一書指出︰「單口相聲與笑話最為接近,可以說是專業藝人說的笑話,不過單口相聲與一般的小笑話不同,它是專業性的,篇幅較長的笑話。相聲演員往往把幾個小笑話串聯起來,增加許多生動的細節,來表現更加豐富的內容。」
  • 笑話跟相聲之間的傳承關係更多的表現在藝術手法方面,以下略舉數端︰
    一、歪講
    二、吟詩答對
    三、三翻四抖
    四、方言習俗
  • 古代笑話確實為後世的相聲藝術注入了許多營養因素,對整體相聲藝術的形成有不容低估的影響,並構成相聲系統中的主流。然而,古代笑話中的糟糠糟粕也流傳到相聲中來,目前相聲中的一些弊端,其實在古代笑話中就有蛛絲馬跡可尋。譬如說,以個人生理缺陷狀況來開玩笑的內容,這在古代笑話中就屢見不鮮。
  • 提到「參軍戲」的起源,經常引用的是《樂府雜錄》中的一段記載︰「…後漢館陶令石耽﹙朝代官職人名﹚有贓犯﹙貪汙受賄,違犯法紀﹚,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古代罪人通常這麼穿﹚,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
  • 如同許多失傳的藝術形式一樣,「參軍戲」雖然在唐朝、五代都盛行一時,卻鮮有文字記載的腳本流傳下來。根據王國維《宋元戲曲考》所附的<優語集>裡一些「參軍戲」的故事,其中有七、八篇是較為可靠的史料,根據這些劇本內容及其他有關資料,可以歸納出「參軍戲」具有如下特色︰
    一、嘲弄諷刺
    二、鹹淡見義
  • 「參軍戲」是好笑的,是詼諧的,是幽默的,又是講道理跟時事的,這與古代「俳優」的作用與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參軍戲」演出的地點如果不在宮廷,就是在帥府,藝人們往往要當著帝王跟達官貴人的面前演出;而「參軍戲」內容「敏感」,如果不披上喜劇的外衣,用笑話的面貌出現的話,免不了會給自身帶來禍殃。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三十日電)為呈現說唱藝術的語言趣味,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六月份以「說唱藝術」為主題,精選台語答嘴鼓、歌謠傳唱及台灣褒歌等表演,展現台灣傳統農業社會中說唱與語言特色。明後兩天邀請的是月琴說唱藝人許麗雪,透過獨到的韻味呈現彈唱表演藝術之美。
  • 不少學者早就注意到「參軍戲」與相聲之間的淵源關係,認為相聲是由古代的「參軍戲」發展、衍伸、變化而來的,因此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優良傳統,和喜劇風格的「中國諷刺文學」。很多學者贊同從表演形式跟內容來看,古代的「參軍戲」跟現代雜耍類的相聲,具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性,但絕不是在「參軍戲」跟相聲之間劃等號。
  • 宋代的百戲雜陳、盛況空前,說唱藝術臻於高潮。據文獻記載推斷,宋代百戲中明確屬於說唱藝術的至少有︰「講史」、「說三分」、「五代史」、「小說」、「商謎」、「合生」、「說渾話」、「說經」、「諸宮調」、「學像生」、「學鄉談」、「叫果子」、「唱耍令」、「唱賺」、「小唱」等。
  • 提到談古論今、如水之流的「舌辯」,顯然繼承了「俳優」滑稽多變的傳統,例如《清平山堂話本》裡<快嘴李翠蓮>的快言快語︰

    「公是大,婆是大,伯伯姆姆請坐下,兩個老的休得罵,且聽媳婦來稟話:你兒媳婦也不村,你兒媳婦也不詐。從小生來性剛直,話兒說了心無掛。公婆不必苦憎嫌,十分不然休了吧。也不愁,也不怕,搭搭鳳子回去吧。也不招,也不嫁,不搽胭粉不妝畫。上下穿件縞素衣,侍奉雙親過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