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报告:中国物价上涨原因及走势

标签:

【大纪元9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报导)9月4日,保监会网站的资讯表示,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组长及成员所做的《统计局报告析近两年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走势》指出,近两年来中国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上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他们在报告中分析了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原因及下阶段走势如何等,并指出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不轻,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价格上涨有四个主要特征

中国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几名人士做出的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走势分析报告中,首先阐明近两年价格上涨的主要特征是:一. 涨幅创近10年来的新高;二. 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三. 上涨范围不断扩大;四. 农村涨幅高于城市。

分析报告说,1997-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基本都在2%以内。进入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季攀高,从一季度的2.7%,分别上升至2季度的3.6%,3季度的6.1%和4季度的6.6%,全年涨幅达4.8%。今年1-7月,涨幅又进一步上升至7.7%,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从大类看,上涨主要集中在食品和居住两大类——也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两个大类。食品类价格涨幅从2006年的2.3%,提高到2007年的12.3%,2008年1-7月达到19.5%,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从2006年的51.9%,分别提升至2007年的83.9%和2008年1-7月的82.3%。居住类价格2007年上涨4.5%,2008年1-7月上涨7.0%。

上涨范围不断扩大——除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外,其余种类商品价格的涨幅也在逐步扩大。烟酒及用品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0.6%上升至2007年的1.7%,今年1-7月上升至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同比涨幅由2006年的1.2%上升至今年1-7月的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由2006年1.1%上升至2008年1-7月3.3%。

农村涨幅高于城市,内陆高于沿海。从城乡看,2006年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均为1.5%。2007年,农村涨幅为5.4%,城市涨幅为4.5%。今年1-7月,农村涨幅进一步提高到8.3%,城市涨幅为7.4%。从沿海与内陆比较看,2007年,内陆地区平均上涨5.3%,沿海地区平均上涨4.2%;今年1-7月,内陆地区平均涨幅进一步升至8.5%,沿海地区的平均涨幅为7.3%。

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中国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分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际输入的因素;其次是部分商品供求不平衡的因素;第三是成本持续上升的因素;第四是结构调整的因素;最后是流动性过剩的因素。

报告表示,近两年来价格上涨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由于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快速增长,使全球初级产品需求量迅速扩大。加上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市场石油、煤炭、农产品、铁矿石及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其中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从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价格大幅上涨。绝对价格在今年1-7月均达到近30年来的最高价位。金属及矿产品:2003-2007年,金属产品平均价格5年分别上涨11.8%、34.6%、22.4%、56.2%和17.4%,2008年1-7月又上涨4.2%,累计涨幅为251.6%。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导致中国进口价格总水平一路走高。

成本持续上升的因素——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是成本上升的重要方面。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2000-2007年职工实际工资年均增长12.3%,与此同时,相应地企业用工成本也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成本逐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因素指的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带动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较快增长。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报告指出的流动性过剩的因素时表示,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下阶段价格走势分析

报告说,对下一阶段价格走势的初步判断及建议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目前市场物价走势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变化,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创造了有利条件。首先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连续3个月走低。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望进一步回落。

另外,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需求的减弱,国际市场石油、锌等金属基础产品价格出现回落。国际市场原油现货价格从7月中旬145美元/桶高点回落到8月8日的115美元/桶。不到1个月时间回落了20%。同时也要看到,下阶段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不轻,控制价格过快上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是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回落的难度较大。二是上游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加大了最终消费环节价格上涨的压力。三是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可能会形成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四是国际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仍较大。从国际市场价格看,大米、小麦、玉米价格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或涨势减缓,但仍处在较高水准,加之国内外差价的存在,对国内价格仍有上涨的压力。针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的情况,需要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努力控制价格的过快上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公布:四千五百余万人没有医疗保险
建筑业产值下降 陆克文表示承担责任
统计显示  以色列失业率二十年新低
上一季加拿大人海外旅游者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