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明庆:经济学与公共政策

骆明庆

人气 124

【大纪元1月21日讯】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百花齐放的时代,胸怀使命感的人们都勇于指出各种问题,并要求政府解决问题。“抢救国文”、“缩短英文的城乡差距”、“拯救农业”、“ 改革健保”、“重建教育”、“避免亡国灭种的灾难”等诉求,说者即使没有言明,但其实都是一个个的政策建议。只是,不论怎么初步的构想,如果我们要严肃看待这些政策建议,都应该经过以下几个思考步骤。

首先,我们必须说明“问题是什么?”。这应该是具体现象的清楚描述,而不只是一种感觉,或是资料的错误诠释。并说明在什么意义之下,这些“现象”是必须被解决的“问题”。这是政策思考的起点,如果问题并不真的存在,再多的抒怀也是多余。

其次,我们必须追问,那么“理想的状况是什么?”。换言之,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在什么意义之下,这些目标是值得追求的理想。

接下来,严肃的政策讨论就必须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由“现况”到达“理想境界”的具体做法,也就是“政策建议”。这里,除了游说人们“理想境界”的“效益” 之外,还必须诚实地说明所需的“成本”是什么,以及成本由谁来负担。只说效益,不谈成本,好似成本由外星人负担,并不是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

可惜的是,许多政策的讨论就停滞在这里,以为只要将政策订在命令或法律中,人们就会像机器人一般,一个命令一个动作,“理想”世界就会自然到达,而忘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其实是到处都存在的。

经济学对行为的重要理解之一是,人们会对诱因做出反应。当政策改变的时候,人们的诱因结构也会随之改变。因此,在政策讨论的阶段,我们也必须分析这些被提出的政策建议将会如何改变人们的诱因结构,并评估人们可能的反应。

最后,我们必须追问,在考量了人们的反应之后,新政策的实施,是否真能导引社会由“现况”向“理想境界”前进。如果不能,这就是一个无效的错误政策,根本不应付诸实行。否则,错误政策的后果,轻者只是浪费资源,严重的话甚至会造成日后再修改政策时更大的困难。

看到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并透过政府来解决问题,毋宁是相当自然的思考模式。但是,受限于个人的经验,眼中看到的问题并不一定是问题,政府直接介入管制也常常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上述几个简单的思考步骤,有助于指出问题的人思考完整的政策建议,并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常常被警告灾难的一般公民而言,上述步骤也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认真看待这些喧哗的警报。

--原载:《意识形态咖啡》,2009-01-13
http://blog.roodo.com/lakatos/archives/8333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热点互动】2009年个人理财攻略
美经济协会悲观╱近年内美失业率 恐飙上12%
吴惠林:重新拥抱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
全球经济在2010年复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