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随写系列”

苏泉铎:不团结不等于分裂

苏泉铎

标签:

【大纪元10月30日讯】华人自从有组织结社以来,从我读书开始,就知道“团结”的好处,经过几十年参与社团活动之后,好像做每一样事或有任何一次的集体活动,都一定要把“团结”挂在嘴角,有一定的收获,“团结”就没错。

最近十年因置身文化新闻业的关系,把“社团中人”的位置转变为“观察人”的身份,工作的职责,必须站在对面的位置,因而“批评”成了“职业的使命”,深深感到“团结”的口号是为了口号而口号而已,实在毫无竟义,因为,有了这样的口号下,平添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掩饰多一层理由。把反对的一方,都说成破坏团结,有了这样“符身”,人人抢先喊“团结”,谁就有了优势。

根据观察经验所得,团结的用语需要慎重使用,一旦作为类似一般口头语随便使用,就容易出现分裂,直率反问为什么要团结?现状出现分裂的事体吗?如果,确实出现了严重而僵持不下的局面,不处理的下一步就分裂,这样的场景,必须实践团结。

好像最明显的例子:留台校友出现双胞,明明是分裂,走出去的会员为理念不合无法忍受同一屋檐,决定另起炉灶,而他们的理由也不离团结,好像不跟他们在一起就不团结,滥用团结,莫此为甚!?

老社团公善社最近完成会所重建,决定重建初期,设有“重建委员会”,网罗精英数十人,阵容浩大,为华社投下震撼,对于一群晚辈怀古情怀(雅加达公善社成立了一百余年),赢得社会喝采,最乐观的估计,只要每一位重建委员自捐或代募捐二十条。那是指日可成的事。这样的事,团结可以派上场,遗憾的是,团结原来是十足的口号,大家喊喊便算,因此筹建新建工程延宕时日,有幸主任委员叶金华坐怀不乱,凭着无限的毅力一步克服一步,终于事功圆满完成重建任务。

接受重托却不做事的“重建委员”,又重调“团结”的浪声,大家都想一些什么似的,此情此景的“团结”听来格外刺耳,但是,却音响不断。

其实,如果单单“团结”“重建委员”控制会务,也不公平,可是,还有更大的“凡响”在酝酿,因为公善社奉中华民国为正朔,因此有建议,欲把留台校友联谊会和校友会的两位主席拉入公善社理事组织,又有说,台方侨务官员放话,台商应有代表席位,理由是展现台湾精神的大团结。

依上所述,公善社如果“从善如流”,接受这样扩大团结式的结构,笔者敢说,不及半年就要闹出“大分裂”的丑剧,刚建好的亲台会所马上就会被斗垮,如果,侨务官员的“智慧”是公善社亲台理事会结构的指标,只能肯定说“今日的团结为了明天更大的分裂”,无趣之至。

倾台人士,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应知珍惜,正确的说法,此刻“不团结不等于分裂”,即不必拿团结装饰,也不必惧怕分裂的指责,最可贵的讲你“你有没有一份服务的心”。

于此,也寄语留台生两个会,过去三年来各自为政,今后各自工作,互不侵犯就是,反正颜面丢光,马不知脸长,也不觉是耻了,如果要勉强团结合作,也会再爆分裂的。◇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资深人士:印尼总统尤多约诺是“福将”
苏泉铎:关键时刻的华族爱国心态
苏泉铎:华族认清自己的生存依据
苏泉铎:化解华裔效忠的质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