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危机 中国外贸总额大幅减少

【大纪元12月2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中国商务官员表示,因受外需大幅萎缩影响,今年中国外贸受到严重打击,降幅巨大。鉴于“极其复杂”的外贸局势,中共当局认为出口短期内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中国制造面临空前危机。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导,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2月24日在中国全国商务会议上说,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中国进出口全年负增长已成定局。他估计全年进出口总额接近2.2万亿美元,同比降幅约16%。



此前商务部发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为1.964万亿美元,降幅17.5%,其中出口和进口降幅分别为18.8%和15.8%。



全球危机不仅令中国出口市场萎缩,同时也加剧了国际间的贸易摩擦。在这样的环境下,享有巨大的贸易盈余的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纠纷压力。



危机下的广告攻势

也是根据美国之音的报导,过去一年来,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事件重创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美国一些商店甚至推出“没有中国制造的东西”招牌,让消费者放心。

11月23日,中国在美国等地区推出电视广告,希望打消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顾虑。这段30秒的电视广告开始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国际频道和亚洲新闻台推出,显示中国制造的衣服、IPOD和飞机等产品包容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强调“中国制造”产品,其实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制造。

这段广告原订2008年在美国推出,后来推迟。有评论指出,中国产品的宣传角度并不准确。

中国市场研究员保罗‧米德勒(Paul Midler)今年四月出版《中国拙劣制造》(Poorly Made in China)新书,揭露中国生产厂家为了追求利润而无视产品质量的一些内幕。他对美国之音分析说,扛起海外招牌,并不说明中国产品就一定安全,因为质量安全在很多情况下完全是中国厂家的问题。

危机下的小小变化

细心的消费者或许会发现,如今在欧美市场上出售的“Made in China”的商品标签上,大多会在前面加上一句“Designed by ××(××设计)”,简单的几个英文字母不仅传递出消费者对于中国商品质量的不信任,更表明中国的制造业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

根据大陆媒体的报导,在体现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品设计与研发环节,鲜少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制造”只是在制造上有量的优势。

根据英国卡地夫大学教授帕特‧哈德森(Pat Hudson)在其著作《世界工厂》中对19世纪英国制造业的描述,所谓的世界工厂不仅要有量的优势,即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同时,还需“质”的突破,即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

该文章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至今,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核心技术落后、出口产品缺乏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缺乏世界级企业等等。面临人民币持续升值、大宗商品价格提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依赖低成本的中国制造业不可持续。

危机下的喧嚣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和欧美之间在鞋类、轮胎和钢材等产品的贸易纠纷不断。美国贸易代表11月22日还表示,中国2009年通过各种产业政策限制非中国产商品和外国服务提供商进入中国。



11月底,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国油井管,涉及金额约27亿美元,是目前为止美国对中国最大贸易制裁案。

在之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制造的无缝钢管发出出口限令,也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等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对此,中共高级官员表示,明年中国将积极制定实施贸易摩擦应对战略,运用政治交涉、法律抗辩、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手段来增强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但是据外界的评析,单纯靠外交交涉只能解决表面问题,如果中国制造的产业结构根本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白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向中购买风涡机 参议员敦停经济复苏拨款
中国制黑心婴儿车 传断指意外
法国勒阿弗尔港口查获中国制假货
为什么中国的“内政”与加拿大有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