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1946-1948)》

遇罗锦新书首发式纽约举行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大纪元记者钟涛纽约报导)3月8日,“北京之春”杂志社、香港晨钟书局与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连袂在纽约法拉盛举行遇罗锦的新书《一个大童话:我在中国的四十年(1946-1948)》的首发式暨遇罗克蒙难39周年纪念座谈会。

遇罗锦在为《一个大童话》首发式的书面致词中说道﹐“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在中共的暴政之下,有哪个人不是呢?且不说被折磨的人,就连折磨别人的人,他们也得先变成魔鬼,每天在魔鬼与人的心理上挣扎。我看了高智晟的文章﹐那字字是血和泪、用生命代价换来的文字,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用电棒折磨他的人,每天回到家里是什么样子,他是否会如实地对他太太和孩子,讲他在‘工作’时都做了什么。我想象的,是他们不会哭,不知笑和开心为何物,回家之后是借酒浇愁、心理变态。”

座谈会由“北京之春”主笔胡平主持,据晨钟书局总编孟浪介绍﹐遇罗锦在完成书稿后,曾费了不少周折联系出版,最后晨钟书局本着为了纪念遇罗克这个人权先驱,决定出版该书。正如作家李劼在发言中指出,遇罗克的《出身论》具有永恒性,是一部中国贱民解放宣言,与美国的黑人解放宣言相比,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永恒性表现在对人权的捍卫上。李劼同时认为,遇罗锦的《一个大童话》,从文化的意义上,其价值不亚于《出身论》。

学者苏晓康在其书面发言中称遇罗锦是被道德流放的人。他说,“她不仅是‘文革’、‘血统论’的受害者,也是旧婚姻法废止前夕的最后受害者、‘批判精神污染运动’的受害者。毛泽东、邓小平两个时代联手谋杀她。无论当代中国政治史还是文学史,也许还应该再细化到当代女性史、婚姻史、女性文学史,等等,都刻意回避了七、八十年代之交具有政治、文学、社会学等多重意义的一件事件,即当时的体制在政治上为遇罗克平反的同时,却在道德上审判了他的妹妹遇罗锦,一并也在文学上否定她。”

座谈会上有不少是遇罗克的同龄人,他们感叹自己在那个年代因家庭出身饱受歧视时,却不敢有反抗之举。因而他们对遇罗克的壮举颇为钦佩。正如陈破空在书面发言中说到,“他那著名的《出身论》,诞生在那个逆流滚滚的年代,为所有因家庭出身而受歧视者勇敢代言,振聋发聩,石破天惊。”但面对艰难的民主事业,他感叹到,“惟一遗憾的是,即便烈士泉下有知,他也不曾意料,39个年头过去了,他的梦想,对当今国人,竟依然是那般奢侈,可望而不可及。”

遇罗锦在她的致词中幻想着有一天,“遇罗克纪念碑”会在北京市东城区──他写《出身论》和一系列文章的地方建立。

不仅是遇罗锦,孟浪、胡平、苏晓康等都有着同样的愿望。不久前,万润南也写文章纪念遇罗克。他把遇罗克和发表《我有一个梦》的马丁﹒路德﹒金相提并论:“我也有个梦,每年的3月5日,也成为全国性的纪念日:‘遇罗克日’。有一天我们也懂得珍重自己的英雄了,我们的民族就会有点希望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西玛‧霍特自传出版
起底侨报(二)“爱国生意”如何运作
曼哈顿堵车费敲定6月30日凌晨12点开征
纽约华人警探分享7年办案经历 宣导反诈知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