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缅边境漂流:先学会如何生活 (1)

Sam Lai

人气 2

这里的气候,十月份至隔年二月间,皆是早晚有些凉爽但总是阳光普照的好天气,不过进入四五月份的干季则是气温达四十度的炎热,每日午后总是让人昏昏欲睡,而七八月的雨季时期,雨仿佛总下得没完没了,连心情都发霉了。

来到泰缅边境的第一年里,随工作伙伴拜访过许多山地村落,也曾探视难民营不少回,由于对周遭环境的陌生与自身能力的限制,便谨守随行观察了解的志工首要任务,还谈不上任何工作上能够提供的协助。

每回至山地部落的造访,总能让我感觉舒服自在,或许是由于学生时代的登山社团经验,对于徜徉山林里的日子早已熟悉,但与村民之间的和善互动,则是另一种全新的体验,试着体会部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总是能够获益良多。

席地坐在村民的竹制高脚屋里,望着鸡猪家禽在村里的悠哉散步,或许远眺群山环绕与云雾飘邈,一幅如画般的景致总是使我陶醉不已,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悠悠地望着,沉沉地想着,当下时间的流逝或人类的纷扰都无关紧要了。当然,这也因为自己终究只是个外来过客,才能拥有这样的一片怡然自得,而村民们无论女男老幼总得日夜辛勤耕作才能换来一顿饱食,也因此白昼的村落里,是不容易见到壮年人口的。

进入难民营内则是另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拥挤的茅草屋舍呈现着拥挤的空间感,局限的活动范围,被迫的生活选择,这一切清楚地显现在营里人们的面容上,我找不到在泰乡村里熟悉的自然欢愉感。犹然记得,初次亲眼见到难民营时,映入眼里是被铁丝网藩篱圈住接连不断的简陋房舍,如烙印般地深植在我脑海里,尤其自己身为援助工作者而拥有进出营区的自由。

这份自由,使得每回访视难民营时,心理总是沉重与难堪的,即使常刻意不去在意,但仍清楚地感受着这份如何也挥之不去的难过。这让我常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面对营里面的人们,我必须承认自己很想逃避这样的内心罪恶感。

失去自由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何况竟有十五万人同时在难民营里生活了十数年。相较之下,自己实在是幸运的太多了,只因为我出生在台湾而非在缅甸,而人们因为出生在难民营里,便注定了可能要当上一辈子的难民。

没有上山进营的其余时间,我都留在美索的工作队办公室里,而工作伙伴们总忙碌着处理许多事务,所以,我常独自地啃食着资料记录来熟悉服务计划背景。这里的在地工作人员都非常地亲切和善,刚开始或许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或许他们的生性腼腆,或许是对于这台湾志工的不熟悉,总难免感觉上还有些距离。

彼此间存在着隔阂是在自然也不过的,所以才需要花更多时间沟通和彼此了解。我牢记自己的志工身份,尽量不去逾越本分或干扰伙伴们的工作,这些当地工作人员,不仅对于计划业务和各项事务,都要比自己熟练上不知多少倍,且他们多是能够使用克论语、泰语、缅语、英语的优秀人才,自然是我得要常常向他们请教并麻烦各位。@(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泰缅边境漂流:楔子
泰缅边境漂流:一门未完成的实习课
泰缅边境漂流:美索(Mae Sot)与甲良族(Karen)
泰缅边境漂流:梅道诊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