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长廊

陈石柱以丹青薪传 百幅遗作温煦感人(上)

【大纪元6月27日讯】“胶彩画”是一种特殊的画种,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型式之一,这种以“动物胶”为媒材,混和天然矿物粉末,与水调和后画在岩石、绢、麻、纸、板上上,最早出现在史前的山洞壁画上,在中国公元七世纪的唐朝,文治、武功与艺术均达顶峰的时代,日本学者来中国学习中华文化,胶彩画就是那时候由中国传入日本,继而发扬光大而成为日本的“东洋画”、“大和绘”,其实唐、宋时期的金壁山水、工笔花鸟都是胶彩精品名作,也就是自古以来的“丹青彩绘”。

台湾日治时代(1895~1945年),东洋胶彩画再从日本传入台湾,当时胶彩画风盛行,逐渐成为台湾画家的普及画种,著名的前辈画家:陈进、郭雪湖、林之助…等都是当时的胶彩画高手,今年3~4月间,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陈石柱80冥诞的纪念个展,石柱是林之助半世纪前习胶彩的学生,一生服务教育界长达四十二年,曾荣获“师铎奖”,作育英才、桃李遍地,深受学生与同仁们的爱戴。

八零年代陈石柱俟家中小孩成长又重拾画笔,公余之暇便全力投入创作至死不渝,同时为台湾胶彩的发展和传承不遗余力,石柱为人与世无争、宁静内敛,投射在作品上显现出:崇尚写实、避讳临袭,整体予人典雅宁静、温煦而幸福之感,这种气质值得现代人细细品味!

陈石柱先生(1930~2007),台湾云林人。少年时期家贫又逢战乱,其求学过程蜿蜒曲折,1946年入云林莿桐农校读书时,幸运的得到文学、艺术造诣颇佳的黄鸥波之关照与启蒙,开启了接触文学与艺术的大门,当时战后生活条件差,只能选择念师范学校,1949年他考入省立台中师范学校,巧遇有“台湾胶彩画之父”美誉的林之助教授,在林之助的启发、鼓励和长时间栽培下,陈石柱投入胶彩画的创作至死不渝,直至前年2007去世,享年77岁,经家属整理留下两百余幅作品。



1952年林之助教授师生 合影



图说—1952年五月,陈石柱于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前夕,与林之助教授、习胶彩画的同窗合影,中坐者林教授、中立者陈石柱,照片上方标着“美的崇拜者”,可见当时的创作在追求视觉的唯美,源自于日常生活所见的美好事物,向往一种〝温馨、雅逸、古典而脱俗〞的意境。

石柱的艺术才华在胶彩画界成名甚早,画作颇受各界的肯定与好评,而一生跟随、守护他的恩师林之助也曾赞誉过说:石柱贤棣创作至今整整五十年,如今,不论构图、造型、用色都已经接近炉火纯青的境地!

他的画以花鸟和自然风景为主要题材,其构图精细、典雅,色彩明丽、和煦,作品处处散发出和谐、宁静的氛围,令观者油然生出愉悦、幸福的美感,这种典雅绘画风格的形成,实是源自画家善良敦厚的性情,静穆内敛、与世无争,健康、正向的人生观,在创作技法上,画家同时兼具古典绘画的严谨及澹默宽松的笔泽,恰与现代人所企盼的清雅和安宁相呼应!



一九九九年作品“金雀富贵图”。(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1999

花卉清新优雅的姿态、鲜丽幽美的色彩深获人们的喜爱,寄情花鸟、倘佯山水,在大自然中身心得到莫大的慰藉,是以自古文人雅士皆喜以花卉鸟蝶入画,借此宣畅生活中的感怀,在台湾能见到的花卉,如木棉花、油桐花、扶桑花、文珠兰、洋兰、菊花、玫瑰、牡丹、荷花、昙花…等等,画家仔细观察、反复写生,经反复打稿、多次上彩,约莫二个月之后,鲜花一一成了他画作中生生不息的魂。

红花既配绿叶,花鸟虫蝶原本一家,在美丽的花花世界里,画家总不忘画上几只麻雀、鸳鸯、蝴蝶、鸽子…等,而且多数是成双成对,有的比翼双飞、有的互望对看,处处洋溢着和谐、美满的人生观,也凭添作品诗情画意的内涵。@*



红叶 1991



莲池晨景 1996 史博馆提供



初夏花语 1995



吉祥如意图 1996



竞艳 1997



昙花飘香 1999



洋兰盛开 约2000 史博馆提供



百叶扶桑(II) 约2004



晚年作品“油桐花盛开”,二零零五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提供) 2005



槭树斑鸠 约2000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