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多姿盛夏的养生之道

【大纪元7月12日讯】夏季可算是一年中生活最多姿多彩的季节了。沙滩冲浪、泳池嬉戏、露营烧烤…… 但在尽情欢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康养生。下面提醒大家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窍门。

预防中暑

夏季高温潮湿,首先要应对的是中暑的发生。我们一般都知道,在高温天气,白天要减少活动,呆在室内通风及荫凉的地方,穿浅色、透气、宽松的衣服,多喝水,但除此之外,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喝含酒精、咖啡因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因为这些饮料会导致身体丢失更多的水分。对于某些限制水入量的病人,应向医生咨询在炎热天气的饮水量。出汗过多时,应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

老人、儿童和高血压患者最易发生中暑。中暑的症状有皮肤冰冷、潮湿,颜色苍白,或发烧,肌肉痉挛,大汗淋漓,恶心,有时会呕吐,虚弱、头晕、口乾和头痛等。严重中暑会导致热休克,休克可以发生在第一个症状出现10-15分钟之内:体温超过103度,皮肤干燥,恶心,头晕,出现幻觉,意识模糊、丧失,这时身边的人应及时拨打911。

另外,患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人,不要长时间呆在过冷的房间中,市内空调温度不以设定过低。

预防游泳相关疾病

夏季游泳固然舒适、乐趣盎然,但如果在被病菌污染的水中游泳则可导致诸多疾病,例如腹泻,耳、眼、呼吸道、伤口感染,皮疹等。游泳池水虽然常规用氯气杀菌,一般的病菌不到一个小时就可灭活,但某些病菌则可以生存长达几天。要保持健康,首要的是预防,不到被污染的水源中游泳。天然湖泊、河流以及海滨的水源会被废水、动物排泄物、雨水冲刷、以及游泳者所带的病菌污染,切记不要喝进脏水,也不要在雨后游泳。如果自己有腹泻、感染,为顾及他人,在这期间也不应到公众场合游泳。家长要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让孩子在水里意外地大小便。

游泳前后,最好清洗身体,一方面不污染游泳水源,另一方面也清洁自己,预防疾病。耳道、身体要擦干净。如果皮肤感觉瘙痒,不要抓挠,可以冷敷、涂用止痒膏、可的松药膏,或者将苏打粉用少许水调成糊状抹在皮疹处。

户外烧烤

户外烧烤虽然不是夏季特有的专利,但高温天气却使保持食物新鲜成为一件麻烦事。即使将食物放在烈日下短短的一段时间,也会使细菌快速繁殖。所以我们在超市购物时,最好在选购所有非易腐烂食物之后,再拿冷冻或冰冻食物。要将生肉放在塑料袋中扎紧,避免肉汁流出来污染水果和蔬菜。到家后,马上将易腐烂食物冷藏起来。烹饪前,特别是爆炒,要将冷冻肉类先彻底解冻,这样会使肉类更均匀地被加工,不会留有未煮熟的地方。到远距离地方野餐烧烤,出发前最后一刻,才把冷藏冷冻的生肉放到保温箱(cooler)里;不要将保温箱放在太阳下暴晒,并且避免频繁打开盖子;生肉要等烧烤前一刻再从保温箱内拿出来;最好将饮料和生肉分开放置在不同的保温箱里。

夏季健康的几个常见误区

夏日阳光强烈,出门戴太阳镜可保护眼睛。很多人认为镜片颜色越深越好,眼睛会更舒服。但问题是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应选择能穿过30%可见光的镜片,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常见烈日下有人穿着很暴露,认为少穿会很凉快。殊不知,气温在接近或超过37℃,皮肤散热时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子。

不少人认为喝啤酒能解暑,但事实上,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造成“热乎乎”的感觉会不断持续,口渴出汗现象将更加厉害。所以,饮啤酒应该适量。

有一种说法,把空调保持恒温状态可以节省能源,但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不至于经常感冒或患其他疾病。居室变化的温度幅度,应控制在3℃到5℃之间。

在大汗淋漓时很多人会用冷水冲凉,觉得很舒服。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反而不能及时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选择温水浴,温水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