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人物

在泰经营国际学校有成 张耀浪拟回台上市

【大纪元7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曼谷特稿)走进曼谷威尔斯国际学校,外籍小学生亲切喊着的董事长“Mr.Chang”正是来自台湾的张耀浪。他接手经营威尔斯七年,扩大学校的规模,现在正准备回台上市,扩大教育事业版图。

张耀浪20年前跟着老板到泰国打拼纺织业,但历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他感到外在环境变化大,制造业的经营会越来越困难,就开始盘算必须在事业上有所转型。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未来何去何从”的声音就不停在张耀浪脑海中出现。2000年与友人合股开了纺织公司,张耀浪更感受到制造业的困境。

张耀浪在专访中坦言,经营纺织事业,“赔到快要倒闭”,自己的资金快要亏光,回首几年来人生“大起大落”,他就决定未来事业要走三大方向。

第一,要做能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行业,不要再苦苦等待要向客户收回应收账款;第二,产业不要受景气影响,例如原物料波动、库存损失等问题;第三,不要做价格竞争的行业。

就在动脑筋思考事业下一步的同时,因缘际会,让张耀浪一脚踏入教育事业。张耀浪的小孩就读的威尔斯(Wells) 国际学校菲律宾籍经营人2002年登门拜访,邀约他入股经营国际学校,教育产业刚好符合他事业转型的三大方向。

张耀浪2002年入股威尔斯30%,到现在持股75%,已经是最大的股东,后来合伙投资的伙伴都是台湾人。

采美国学制的威尔斯国际学校所收的学生来自20多国,一年学费大约20至30万泰铢(约新台币29万元)。

张耀浪接手时,威尔斯才刚有小学部,由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也准备升学,他承租校地,2003年成立一到五年级校区,2006年又设立第三个欧努(On-Nut)校区,容纳一到十二年级学生。

今年秋天,威尔斯11年级学生升上12年级,张耀浪的国际学校更趋完整。威尔斯目前有650名学生,其中300 名在欧努校区就读,张耀浪预估,未来三到五年,欧努校区学生人数将达750人。

虽然教育是张耀浪的一项投资事业,但他从不认为学费较高的学校就会流于学店,张耀浪表示,“教育不是廉价的”,办学办的好不好,家长和学生都能认定,只有办学成功,才能吸引学子就读。

对张耀浪来说,教育是一项产业,但不会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因此,张耀浪大笔投资学校软硬体设施,包括欧美为主的师资、液晶萤幕、电视等教学设备,希望学生能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制造业打滚多年,张耀浪坦言,投资国际学校无法快速获利,但报酬稳定,适合中长期发展。

为了扩建校园,张耀浪与合伙人投资3 亿泰铢,前三年亏本,第四年已达收支平衡,张耀浪指出,由于学费收入稳定,预估投资八年到十年后,所有的投资可以全部回收,并能达到20%到30%的获利率。

投资教育事业就像倒吃甘蔗一样,张耀浪说,不像制造业会受到景气冲击,还要时时刻刻研发创新、让产品升级,教育只要有好的师资、仔细安排课程,用心经营,获利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好。

与一般商业竞争不同的是,张耀浪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无形资产,他说,校誉与品牌不会因为时间而折价。更重要的是,每次看到学生学业进步就会无比欣喜,这是做生意享受不到的。由于学生人数渐增,加上友人提醒鼓励,张耀浪发现中国与越南市场都有国际学校的需求,因此决定扩展教育事业的版图。

张耀浪表示,为长远发展、扩大规模,不可能百分之百都靠股东,透过公开市场集资是必经之路,财务公开透明的制度化经营,是他未来要走的方向。

由于泰国证券市场集资不容易,正巧,台湾证券交易所到各国鼓励台商回台上市,张耀浪决定准备回台上市。

威尔斯国际学校稳定获利,目前登记的资本额虽只有6000万泰铢,今年将提高到1.2 亿铢。张耀浪已着手规划返台上市相关准备事宜,未来拟以控股公司方式申请回台上市,教育业占控股公司的八成。

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后的经济衰退,张耀浪回想当年亚洲金融风暴,他很有感触地表示,“成功模式不可能复制”,但失败经验却是深刻的教训,现在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正是教导人“面对、解决问题以及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