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整形”汉字 网民称“穷折腾”

人气 6
标签: ,

【大纪元8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伟林综合报导)中国教育部日前表示,根据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整形”,调整其写法。网络调查显示,逾八成网民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属“穷折腾”。
  
8月12日,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
  
同日,中国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通用规范汉字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消息一出,瞬间网络上响起了一轮批评“砖家”的声音。


图:中国教育部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图为部分调整字。(网络图片)

44汉字遭“整形” 八成网民反对
  
按照《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
  
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等等。
  
8月18日,腾讯大成网为此展开网络调查,截至当日19时,有超过500名网友参与投票。
  
其中,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穷折腾”;仅有2.69%的网友赞同,认为修改原因有理可依;另外有7.29%参与调查的网友持观望态度,但“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的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

新华时评:汉字“整形”需慎行
  
面对网民的普遍反对,中国官方网站新华网也发表时评认为,对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汉字“整形”需谨慎,并认为这次汉字调整“并不成熟”。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据有关部门介绍,此次编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历时8年,经过专家全盘考虑、反复研究才得以出台。
  
但是,已经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新华时评”认为,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何必改头换面呢?
  
评论指,此次推行新字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方便信息储存和管理,但是,一些字在“整形”后反而不规律、不统一,给应用徒添麻烦。例如“刹”和“铩”字中的“杀”字写法本来相同,在修改后写法却不一致了。这说明,此次修改在字的选择上并不成熟。


图:中国教育部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图为部分调整字。(网络图片)

网民:穷折腾13亿中国人
  
网友“踏叶逐风”认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可不断补充、完善,但对成型的、广泛使用的文字轻易改动,不可取。”另一位网友“禾水尹”也提到,现在是信息时代,要修改,涉及的面太广,会引起文字混乱。
  
网友“兰花草”反问:“如果真的那样改,‘小’是不是该改成‘竖撇捺’呢?”她认为,要改就全部统一,不改就不要动,“一些改一些不改,我们这些都懵了,以后辅导娃娃写字都有问题。”
  
网友“紫水晶”评论说,要不干脆取消竖提,“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晕哟!“有的改有的不改,天呐,穷折腾13亿人啊!!”
  
网友“离爱”认为,“汉字是13亿中国人的,几个专家凭什么说改就改?”并认为这些所谓的专家是“吃多了,没事找事干。”
  
网友“*~风~*”也认为,“和广电局一样,没事儿找事儿。这些砖家简直就是吃多了,研究了8年,就搞出这么个东西。”他评价这些所谓的专家“无聊,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胡整……”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斗牛》入围威尼斯 黄渤:我一直都在冒险
学产基金受理灾户申请  慰问金3天核拨
灾后安顿 台科大发每名受灾生1万
台H1N1停课标准 3天内2人感染全班停课5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