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com公司破產高潮已過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31日訊】 美國Webmergers.com于7月份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從2000年1月到2001年6月的18個月之間,美國被迫停業的.com企業總數已達到了555家。這一數字占据了統計開始時所存在的.com企業的大約60%。

盡管此前早就知道知名的或不知名的.com企業不停地倒閉,但現在重新看一看這些統計結果才真正體會到网絡泡沫破滅的規模和速度究竟意味著什么。在該調查結果剛剛發表后的7月上旬,大型在線零售商美國Webvan也宣告關門,這一事件被看作是BtoC業界淘汰大潮的分水岭。

從每月關門大吉的公司數目變化來看,与去年春季泡沫經濟開始破滅時相比,進入2001年后的.com倒閉之風倒是更加勁猛。在555家被淘汰者中有60%即330家是在2001年上半年停止營業的。這一數字是2000年同期的大約9倍。网絡產業的淘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從网絡產業的不同領域來看,停業浪潮最初從BtoC類网站開始涌動。2000年停業的.com企業中的73%是以在線購物等業務為中心的BtoC運營商。但是進入2001年后情況發生了變化。

到200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已降至49%。取而代之呈增加趨勢的是因特网咨詢公司、因特网服務提供商、開發e-business軟件的网絡基礎運營商以及電子商務中以企業為對象的BtoB運營商。在停業的全部.com企業中,基礎運營商的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8%增加到了今年上半年的15%。而且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也苦不堪言,2001年上半年就有14家被迫停止營業。

在不斷有公司停業的同時,.com企業的收購也以創記錄的速度進行著。

今年上半年被收購的.com企業總數已達336家,用于收購的費用達290億美元。從被收購的.com企業的种類來看,首當其沖的是門戶站點,然后是金融站點、旅游站點、醫療和保險站點等。進入2001年以來被收購數量增多的是開發e-business軟件等產品的网絡基礎運營商。

如果從每月收購公司數目和金額變化來看,目前收購的最高峰已過。從數字上看,2月份的總收購額85億美元和3月份的收購公司數154家,分別創造了歷史最高值。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com企業在2001年上半年的被收購得相當厲害。

一年多來橫掃.com業界的狂風暴雨終于開始趨向平息。收購等形式進行的企業重組其實也正是整個產業為下一次飛躍積蓄能量的過程。网絡泡沫的破滅實在給這個業界積累了太多的教訓和經驗。或許网絡產業以惊濤拍岸之勢展開反攻的時日已經不再遙遠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百萬富翁變成流浪漢 “吳百萬”破產記 (7/29/2001)    
  • 美國蘇必利爾銀行宣布破產遭接管 (7/29/2001)    
  • 更可怕的是中國政府信用的破產 (7/23/2001)    
  • 台灣國際關系研究中心: 大陸四大銀行其實早已破產 (7/18/2001)    
  • 大陸經濟潛藏危機 (7/18/2001)    
  • 美國Webvan網上超市 開門兩年虧損八億三千萬元 (7/15/2001)    
  • 美又一家網路雜貨商破產 (7/14/2001)    
  • 金蟬脫殼:Webvan董事長偷拋股票 (7/12/2001)    
  • 美國太平洋瓦電破產案 用戶不准成立委員會 (7/11/2001)    
  • 寶麗來考慮遞交破產保護申請 (7/11/2001)    
  • Webvan停業並準備申請破產保護 (7/9/2001)    
  • 硅谷的內傷 (7/7/2001)    
  • 奇異將考慮包括起訴歐盟在內的所有方案 (7/3/2001)    
  • 財經評論: 對衝基金不是避風港 (7/2/2001)    
  • “引進外資 ” 把中國經濟和財政引向災難 — 批白痴經濟論 (7/1/2001)    
  • 世界電信市場哀鴻遍野 (6/28/2001)    
  • 意甲:佛羅倫薩死亡倒計時 法院啟動破產程序 (6/28/2001)    
  • 大宇董事長四處求告 為解聘工人找婆家 (6/28/2001)    
  •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拍賣結果被宣佈無效引發爭端 (6/27/2001)    
  • 南韓財團 再度坐大 (6/26/2001)
  • 相關新聞
    南韓財團 再度坐大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拍賣結果被宣佈無效引發爭端
    大宇董事長四處求告 為解聘工人找婆家
    意甲:佛羅倫薩死亡倒計時 法院啟動破產程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