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聖蹟亭】文化資產完美呈現

人氣: 6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台北報導) 樹人家商旁的「潭底公園」內,有一座138年歷史的聖蹟亭,台北縣政府在94年4月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前因年代久遠,遭地震與風雨損壞,導致主體傾斜,基於維護文化資產重要性,以及考量歷史建築結構安全性,縣府與公所合力在今年初進行修復工程,並於6月完工,歡迎民眾利用周休、假日前往樹林「潭底公園」認識珍貴的文化資產。

還可以順道前往備內街69之1號的庇護農場,這裡有幾千種相當珍貴的花草植物,讓您大開眼界,而聞名全省登山界的大同山青龍嶺就在附近,有產業道路,汽機車道可以直接開往山頂,瞭望整個大台北盆地,相當壯觀,台北101也看得見。另外還有幾個相當著名的景點都在附近呈現。。

修復完成的「聖蹟亭」,周邊增設夜間照明,並設有國語、臺語、客語、英語與日語等5種語音導覽解說系統,讓民眾可以更親近、認識文化資產的歷史價值與意義。此外,還設計「祈願繪馬掛」,民眾可隨興自備許願卡前往吊掛、祈福。

文化局說明:民間聖蹟亭的設置,源自尊崇漢字發明者倉頡而延伸發展出敬惜字紙的信仰產物。樹林「聖蹟亭」是清同治11年(西元1872年),由地方士紳簡煉發起興建,又名「惜字亭」、「敬聖亭」,早期,凡是衙署、學校、城池、街庄等多設「聖蹟亭」,將廢棄字紙收集於爐亭內,焚燒後收集紙灰,美其名為「聖蹟」,並盛於容器中,置於創字先師-倉頡牌位前,再擇吉日祭祀後放流四海,即所謂「送聖蹟」,藉以祈求讀書有成、功成名就。

樹林「聖蹟亭」主結構體為磚造與灰塑,共分三層,上方之亭頂與爐頂呈八角形,以喻八卦之意,另設排放焚燒產生熱煙的葫蘆形煙囪;下方則為四角,亭底為承貯紙灰處,開口在背面;亭身為焚燒字紙,開口向前;「聖蹟亭」裝飾蘊含許多隱喻、深意,亭頂葫蘆象徵陰陽和合、生生不息,有祈福意涵;亭身水車堵垛頭裝飾如意雲紋,中央置鎮邪避凶的獅子泥塑;亭底「燻煙繚繞的香爐」、「四季平安」泥塑裝飾,則具吉祥象徵。

文化局表示,台北縣內還有林本源園邸的惜字亭(西元1893年)、泰山明志書院的敬文亭(西元1874)與新莊文昌祠惜字亭(西元1875年),唯有樹林「聖蹟亭」,是單獨以「聖蹟亭」登錄為文化資產,對文化資產有興趣的民眾,不妨規畫一趟台北縣敬字惜紙與建築藝術踏查之旅,品味科舉時代文人墨客彰顯文風的氛圍。


完美呈現的樹林聖蹟亭是北縣府登錄的文化資產。(攝影:宋順澈 / 大紀元)


山佳信和街底的蓋淡坑礦坑遺址記錄著往昔礦坑的一切以及文物。(攝影:宋順澈 / 大紀元)


樹林文化采風主要景點導覽圖。(攝影:宋順澈 / 大紀元)


潭底公園的涼亭詩情畫意。(攝影:宋順澈 / 大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