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話

中國的地下小說承載這民族的精魂與歷史

——評電視劇本《中國的主人》

我們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存在過地下文學,那段文學,至今也未真正的在現當代的文學史中被提及。但我們有良心的中文系的教授們會把這段歷史拿出來給孩子們講一講,甚至會在課堂上找來一些當時流傳很廣的地下詩歌來讀。但有一點我們忽略了,中國的地下文學沒有結束,而還在繼續堅韌地生長著。如果說中國當下的文學是一棵大樹,那我們能通過電視、出版物看到的部分只是樹上的部分,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生機盎然,誠如王蒙先生所說的,這是春天了。王蒙先生在國外說完這句話之後,許多人笑了。我想樹上的部分當然是陽光的、明媚的,但樹下的根卻在地火中奔突著,他們所承擔的,是這個民族的文學良心和文學良心源動力驅使下的對真實歷史的文學記錄。中國當下的地下小說,承載著這個民族的精魂和歷史。楊銀波先生的《中國的主人》這個劇本(我姑且把它稱作小說)就是這一樣的地下小說。

任何一段歷史都會有符合它的文學形式去記錄與反映,這是一種文學良心,在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中被傳承下來。在這一點上,我欽佩楊銀波先生。這種文學的記錄形式,是在陋巷的殘羹冷炙中養活起來的,我振奮地發現,那些真實地記錄並反映著這個時代真實情形的藝術作品的著作者們,都是有著相似的物質生活上的苦痛的。這亦使我想起歐洲的那些批判現實主義的著作家們來,他們的偉大在生前或許很少被注意,也只得在死後若干年才被驚異地發現——原來,我們這個民族,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作家,這樣的作品!一個民族的文學真本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被這個民族地面上的繁華所遮掩。屬於根的部分,只有在歷經滄桑之後,才顯出它風雪歲月的痕跡來。中國的地下文學,深深地扎根在民族的地下,做著這個民族一點一滴的記錄。魯迅先生說,地火在地下奔突,我想,這就是中國當代地下文學的現狀。

如果說稿費是陽光的話,那我們的地上文學就是在以陽光的名義生存,陽光是照不到地下的,那些「根」堅毅地活著。《中國的主人》這個劇本的最大歷史意義,或許就在這裏,它成為這個民族文學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對於這種土生土長的真實,我深刻地領悟到他們只能待在地下的悲痛,但我慶幸,我和他們一樣,都是大地下面的寵兒,我能看到這些根,並和他們一起供給這個民族的地上文學,並負責任地毫無索取地記錄這個民族最大的藝術真實。拿出來換錢的文學,終究是會過去的,哪怕它打上再大的藝術的幌子,也經不起風刀霜劍地研磨,相反,我倒是要給這些勤勤懇懇地不計回報的地下文學工作者以最大的崇敬!

楊銀波先生在《中國的主人》這部作品的前言中表示出了自己對於夫人李秀梅女士的虧欠,我深有體會。地下文學的這一代人,他們大多是對不起自己的另一半的。因為在地下,所以註定黑暗,黑暗成為這個世界的主色調,他(她)們的夫人或者丈夫陪著他(她)們暗淡地生活。這種愛讓我感覺到偉大與無私!我們把愛獻出來,而她們又把愛獻給我們。

單憑以上的這些,《中國的主人》這個劇本就足以感動我了。我還是看到地火拼做了那地火的。我寫這一樣的文字,姑且要記錄一下中國當下地下文學的現狀,抒發一下感慨,慰藉一下同仁。

該文留言:

leongeng:能夠傳世的都是當時被封殺的小說。

實事求是好:希望有人記錄真實的歷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