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真情

青松絮語:文如其人

前陣子,和老同學Sadie聊天,她已經在大陸一所大學工作多年。我向Sadie瞭解他們做研究的情況。Sadie笑,回說,發文章並不難,關鍵看捨不捨得花錢,只要捨得就可以發在核心期刊上。

Sadie說的是版面費,國內很多期刊只是為了商業運作,老師們投稿都要交錢才能給發的。有的期刊為了多賺錢,還給作者提供方便,多交點兒錢就能拿個論文獲獎證書。聽了Sadie的話,就覺得無望。我告訴Sadie在海外投論文還從來沒人收過版面費,最起碼我沒遇到過。Sadie安慰說:「別太認真了,國內都這樣,你要突出了,都覺得你變態呢。」

花錢發表的文章,品質都沒法保證,當然也沒人認真去看了。文如其人,如果寫出的文章潦草糊弄,很容易讓人懷疑人品問題。學術論文本來就應該嚴謹,是讓同行們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的。如果把切磋的平臺給變成垃圾場,清高的人都懶得去趟渾水了。

昨天下午,我去系裏查信箱,收到一封空郵,是美國亞利桑那國立大學一位教授寄來的。拆開看,信裏附了一個2G的優盤,教授把自己研究的東西包括上課的課件等都拷貝上,讓我參考。原來,他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我的文章,與他的課題相關,所以就來聯繫。

我看完優盤上的檔,感覺很慚愧。我做的東西雖然與教授的課題有關係,但畢竟不是我的專業,相比之下顯得很粗淺。很為教授的認真和謙虛而感動。他沒有因為我只是個無知無畏的後生而輕視,不顧海天相隔的遙遠,來提攜幫助一個不相識的學生。

對比之下,國內的學風到底怎樣顯而易見了。倒不是說沒有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肯定還是有的,不過少罷了。屈指可數的清者,並不能改變整體的渾濁。對個人而言,可以說文如其人。對整體學風而言,其實就是社會道德水準如何的一個體現。當整個社會都為名為利而追逐時,誰還有心思安守於學術界呢?

我提醒Sadie,雖然風氣不好,我們自己儘量要認真。現在很多東西都會上網,包括垃圾論文。最起碼,將來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可以告訴他們,我們做人做研究都是踏踏實實的。如果連後代都覺得我們混日子,真是不好看。Sadie答應著,說兒子上幼稚園,經常和同伴們誇耀媽媽是大學老師很厲害,不能打碎孩子的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