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史博館中國水墨精品展

【大紀元09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心慧台灣台中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水墨畫作近500件,此次特地選出五十多件在台灣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盛大展出,以饗中部地區愛好藝術的人士,2010年10月10日前上午9點至下午5點半(週一除外),歡迎民眾蒞臨台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C觀賞。

梅、蘭、竹、菊四君子入畫,豐富了中國畫的題材,其借物寓意的藝術表現既富有形式的美感,又可讓人聯想起人類的高貴品格,歷代文人融合文采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在在展現中國水墨化的特色。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源於明代的黃鳳池所編輯的《梅竹蘭菊四譜》一書。水墨畫家喜歡採用「四君子」入畫,藉以標榜君子的高風亮節。梅花,較耐寒,在早春即可怒放。南北朝已有人畫梅花,到北宋時期,畫梅成為一種風氣。元代以後,畫梅者更多,自號梅花屋主的王冕畫具有蓬勃生氣的梅畫。明、清的畫梅者更是多的不勝枚舉,如石濤、金農等都是大家。

蘭花入畫比梅花晚,大概始於唐代。到了宋朝,畫蘭的人逐漸多起來。南宋初期,人們常以畫蘭花表示一種宋朝沉淪後不隨世俗浮沉的氣節,當時的墨蘭大家就是趙孟堅和鄭思肖二人最負盛名。清朝畫蘭者眾以鄭板橋最癡。

竹之入畫,也始於唐朝。唐玄宗、王維及吳道子等都是。宋代,蘇軾發展了用水墨畫枝幹與葉方法。元、明、清時代,畫竹的名家輩出,山水、花鳥畫家無不畫竹,而且開始強調竹的整體氣勢。趙孟頫、倪瓚、夏昶等各有千秋。在眾多的畫家中,鄭板橋的畫竹也堪稱為一絕。「成語胸有成竹」就是鄭板橋借助筆墨,揮灑「手中之竹」的最精彩注腳。

菊花是隱士們的最愛,但入畫稍晚,大略始於五代,比起梅、蘭、竹來說,表現菊花的作品相對少了許多。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是眾人熟悉的菊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