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冒出新品 浙大教授被罵學術敗類

人氣 12

【大紀元2011年07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湖南嶽陽發現大陸首例「瘦肉精」新品種苯乙醇胺A。據報導,近日苯乙醇胺A的來源查清,涉案人中包括一名浙江大學教授。浙江大學飼料學研究所教授、博導許梓榮被業內認為是大陸「瘦肉精」的最早傳播者,他和染指新型「瘦肉精」的教授被民眾斥為學術敗類。此次所謂新型瘦肉精案涉及浙江、福建、湖南三省。

首次發現苯乙醇胺A

7月25日,《北京晨報》等媒體報導,大陸首例「瘦肉精」新品種來源已查明,與以往類似事件不同的是,這次從飼料中檢測出以前從未出現過的苯乙醇胺A。

《南方週末》的報導指,今年3月以來,在湖南嶽陽市雲溪區銷售的福建龍海市海新飼料預混公司生產的大豬預混料、廣東集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大豬複合預混料等,被進行抽檢。後經「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表明,兩個廠家的大豬預混料內均含有苯乙醇胺A,流入當地的「瘦肉精」飼料約2.5噸。

《北京晨報》報導,農業部2010年12月公告的瘦肉精品種目錄,共為16種。此前,國內飼料中出現的僅包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等4種,此次苯乙醇胺A繫在國內首次發現。岳陽市雲溪區畜牧水產局飼料辦主任楊俊傑說。

苯乙醇胺A與其他「瘦肉精」品種如萊克多巴胺等相比,同樣可使生豬長速加快、皮紅毛亮、瘦肉率高。人吃了含這種瘦肉精的豬肉後,可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苯乙醇胺A與「瘦肉精」同屬於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浙大教授染指「毒飼料」

浙江大學教授鄒某處被查獲含苯乙醇胺A的飼料1500公斤,已被實施刑事拘留。官媒報導並沒有披露被刑拘的浙大教授鄒某所在的院系。據《南方週末》記者調查,早在多年前,業內就認為「瘦肉精」是由浙江大學的教授最早傳播出去。

公開的資料顯示,現任浙江大學飼料學研究所教授、博導許梓榮,曾做過十多年獸醫。他被稱為絕對是大陸推廣「瘦肉精」影響力最大的人之一。大陸一家媒體訪問許梓榮時提問:「為何明知瘦肉精有毒仍開展研究?」他回答:「不宜和政府唱反調,如果在論文中介紹了副作用,論文也發不了。」許梓榮因此被指為「學術敗類」、「喪失了作為一個知識份子的良心」。

《南方週末》援引浙大內部學報的一篇報導稱,2000年,許梓榮一手創立的浙大飼料科學研究所的產品遍佈20多個省市,總產值逾35億。還扶植了一大批飼料企業,現都已成為年產值數億的企業。

民眾斥敗類教授坑害百姓
  
大陸民眾就「瘦肉精」冒出的新產品,斥責浙江大學教授是敗類。湖南婁底市民楊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老百姓把專家教授叫做「磚家」「叫獸」是有原因的。他們當中不少人是為政府說話辦事、坑害老百姓的,是有文化的流氓。「明知道瘦肉精有毒,對人體毒害大,可能要了人命,還繼續『開發研製』新產品,這些敗類應該被槍斃。」

網友「在天涯」表示,這教授就是研究這些的?有那麼多利國利民的項目不做,為甚麼要做這些坑人害人的勾當?

大陸「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接連發生。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間,中國已相繼發生17餘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達1700多人,死亡1人。2001年11月廣東河源市484人發生「瘦肉精」中毒。

研究人員發現:當食物中鹽酸克倫特羅(即瘦肉精)含量達0.2mg/kg時,食用者便有可能出現中毒臨床症狀,當豬肉中鹽酸克倫特羅含量達0.4mg/kg,意味著該頭生豬屠宰前已連續多日被餵食「瘦肉精」,此時食用生豬的豬內臟(豬肺或豬肝)比豬肉更易中毒,甚至僅喝豬肺湯或豬肝湯都可能導致中毒。

相關新聞
滬豬肉好貴 民眾嘆吃不起
【新紀元】食品毒時代 我們怎麼辦?
河南瘦肉精案開庭 主犯一審被判死緩
餃子裡有針頭 浙江5歲童吃後狂哭不止 引熱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