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人物

堅持傳統 本土製琴師義國發光

【大紀元2012年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有製琴界奧林匹克之稱的義大利Triennale國際製琴大賽,從1976年開始,成為世界頂尖製琴師3年1次的盛會。歷屆脫穎而出的作品,幾乎都是來自歐美的選手。近幾年,亞洲製琴師也逐漸嶄露頭角,本屆台灣3位選手,優異的工藝水平,也擠進國際製琴名師之列。來自台中太平,幾乎算不上有所謂「音樂」與「工匠」背景的林殿威,第1次參賽就拿下前10名的好成績,參賽的小提琴,還被登錄在義大利製琴比賽專書的第一頁。

無師自通 2年賣出第一把好琴

「技術占5成、還有木料、油漆,加上1成的天分」,是成就好琴的要素,林殿威描述小提琴是一種融合科學與藝術的樂器產品,但沒有技術,也沒有夠多的天分,以及看似毫無關連的成長背景,卻巧妙造就出一位道地的本土製琴師。

從中興大學畜產系、生化研究所畢業,曾在國內知名不孕症研究中心、貿易公司任職。想為自己作一把好琴,純粹是出於對音樂的愛好,「那就從不容易的樂器下手吧!」

喜歡挑戰自己的林殿威,6年級生,從未拜師,靠著網站與國內外專業書籍,自學摸索2年,歷經19次失敗,2008年,以10多萬的價錢,成功賣出第一把手工小提琴,並在同年成立工作室,為一輩子的事業,醞釀開端。

「一塊木頭拿在手中,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可造之才!」太平的家業,是製作手杖的外銷木器公司,林殿威從小浸染在高級木料的氛圍中,對木頭有特別靈敏的感覺,「因為如何選料,是好琴關鍵的第一步。」而幾年學習薩克斯風經驗,除了對樂理有基礎概念,也意外的培養出絕佳的音感,更為製程加分。

「好的木料塗上不好的油漆,容易使琴身龜裂!」靠著學時的生化背景,林殿威慢慢摸索出「獨門油漆塗料」,成功地讓一把手工小提琴,有了流傳數百年的實力,在比賽會場上大放異彩,讓歐洲人驚艷。

堅持傳統手作 製琴過程像修煉

從2006年開始,花7年時間,林殿威找出屬於台灣原生的製琴邏輯,2012年成立製琴教室,也收了第一位學生,為了擺脫「素人」製琴師的印象,他鼓起勇氣,報名參加2012義大利Triennale國際製琴大賽,卻意外的拿下亮眼成績。

「過程像修煉,靠的就是堅持!」在國際賽事中,林殿威找到了製琴的「主流價值」,他說,就是要以「正確、傳統」的工法逐步完成,不能急躁;他說一把琴4個月的製程中,其實就像「修煉」,唯有專注、平和與堅持,才能成就一把好琴。

「而每一把手工琴,也都會與不同的演奏者,產生不同的共鳴」,林殿威說,「這是機器製琴辦不到的,或許是其中已灌注了製琴師的精神,而這也是手工琴的迷人之處。」

60年前,后里的張連昌先生以最克難的方式,製作出台灣第一把本土薩克斯風,後來更發展為在地的產業聚落,帶動台灣成為薩克斯風的出口大國。「我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就是希望台灣有一天也能孕育出手工小提琴的產業聚落」,林殿威正一步步向夢想前進。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