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中國水墨之美

中國繪畫的發展就如一部交響樂章,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風格典範。人物畫的典範由顧愷之與吳道子等人,在六朝至唐代逐步奠定。山水畫的典範約在五代之時成形,且寓含地理區域特質。如畫出北方山水風貌的荊浩、關仝;及畫出江南山水特色的董源、巨然。在花卉翎毛畫方面,四川的黃筌與江南的徐熙也各成兩派。

宋代山水畫,范寬、郭熙、李唐在既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成為新的典範,而宮廷畫院在帝王的倡導下也是空前盛況。宋代畫家講究觀察自然,以詩意入畫,並精準描繪出建築、船車等器械結構。當時文人畫盛行,南宋時期則發展出書法、詩文、繪畫三者互相搭配的冊頁精品。

元代文人畫,趙孟頫、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人以復古為標的,其風格迥異,並逐漸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典範,持續影響至明清時期。

明代後,不同區域發展出不同的派別。繼承元四大家的蘇州「吳派」為優雅的文人風格;浙閩畫家為主的「浙派」則源自宮廷繪畫,其水墨風格粗放。松江的董其昌與之後的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人,集古代典範之大成,是為影響深遠的「正統派」。

清代帝王在推崇「正統派」作風之餘,也融合了歐洲傳教士的西洋畫法。揚州則有標榜著「怪、奇」的畫家在高度商業化的市場中活躍。以下特選幾張圖介紹:

傳宋,徽宗,溪山秋色圖。

傳宋 徽宗 溪山秋色圖

徽宗趙佶(西元1082~1135)為北宋第八位皇帝,擅長花鳥畫、詩、書。他於任內改革畫院,編輯〈宣和畫譜〉、〈宣和博古錄〉等書,開創藏品著錄之例。畫中崇山疊嶂、山石輪廓渾圓,煙霧繚繞、水墨淡染其間,再現山水於抒情詩意的氛圍中。雖畫上有徽宗的「御書」印記,然從畫風看,此作時間約在南宋時期。

元,張中,枯荷鸂鶒。

元 張中 枯荷鸂鶒

張中(活動於西元1336~1360年間),江蘇松江人,字子政。此幅寫深秋荷塘一隅,一對鸂鶒(紫鴛鴦)在堤岸小憩,雄鸂鶒威風凜凜,雌鸂鶒匍匐在地,蒲草隨風搖曳,枯荷斷莖,在水中映出依稀的倒影。作者以勁健筆力勾勒蒲草荷梗,設色淡雅,有「元代寫生第一」之譽。

元,王蒙,秋山草堂圖。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圖

王蒙(西元1308~1385)為吳興人,趙孟頫外孫,後得黃公望指導,又常與倪瓚等人切磋,因而能自立成為元四大家之一。此畫乃王蒙36歲之作,一溪兩岸、蓑蘆野艇、林木相錯;林間屋宇相銜,山勢綿延遠去。此畫筆墨雅淡、設色極精,古厚中有明淨之意。

傳隋,董展,三顧草廬。

傳隋 董展 三顧草廬

本幅描繪漢末劉備三顧草廬、邀請諸葛孔明出山之事。畫中長松修竹掩翳茅屋,孔明羽扇綸巾、依榻凝思;籬外有劉備、關羽、張飛及隨從一行。通幅筆意輕健秀潤,惟上半山嶺係後人補筆。幅上無款,舊傳為隋代董展之作,依畫風研判,應是明初後仿之作。@

藝訊

內容:造型與美感──中國繪畫選粹

展期:2012/07/01 ~ 2012/09/25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21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