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園地

遇見快樂的孔子

9月28日是至聖先師——孔子之誕辰。為緬懷孔夫子「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並紀念這位萬世師表,便將這天定為教師節。在此,亦祝全天下辛苦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讀書、學習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從《論語》中,我看見了快樂的孔子。怎麼說呢?

孔子的《論語》,猶如春風細雨,教化著人的心靈,數千年來,教會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是一切的基礎,但卻被現代人所忽視,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做人的標準都不夠,那麼他又能做出什麼偉大的成績與事業呢?

因滿足而快樂

翻開《論語》,我遇見快樂的孔子。

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快樂的孔子跟我們說:「若能時時反復溫習已求得的學問,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欣喜的嗎?即使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會因此感到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記得小時候,學習孔子《論語》時,小小年紀的我,覺得孔子很可笑,有朋友從遠方來,那當然高興啦,還有什麼可說的?可是長大後,再回頭讀起孔子的話,卻覺得他的話,要做到真的不容易!也許是人長大了,心也大了,對朋友的心,不再是敞開的,對朋友的錯處也不能夠寬容和忍耐,心中時刻充滿抱怨、氣恨。

當我翻開《論語》,便遇見快樂的孔子。

孔夫子在《論語•述而》中說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意思是說,自己因為喜歡讀書,常忘記吃飯、睡覺,甚至連自己快老了也不知道。

如果我們都有孔子這種樂學精神,學習就不會成為我們的煩惱了。那麼,我們一定會在某些方面和領域,有所鑽研和成績,那時候我們怎麼會愁自己無處安身立命呢?

有勇氣便樂天

每當我翻開《論語》,便遇見快樂的孔子,他的勇氣是我們所缺少的。

有一次,孔子在衛國匡城被匡人包圍,孔子依然在屋內彈琴歌唱,神態怡然快樂。子路跑進來見孔子說:「這種情況下,老師怎麼還有閒情逸致彈琴唱歌呢?」

孔子停下來說:「仲由,你知道嗎?我很久以來就想擺脫窮困,可還是不富有,這是天命啊!我想尋求通達也很久了,結果還是時運不濟。如果是在堯舜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失意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紂那個時代,天下沒有得意的人,這不是因為人們的智慧低下,是時勢造成這樣的呀!我們得知道,窮困是命運,通達需要時機。面臨災難而不會畏懼,這是聖人的勇氣。仲由啊!你休息去吧!我是順天命而行,匡人又能把我怎樣呢?」之後孔子在受困的第5天,果然有一位將軍前來謝罪說:「前幾天,我們一直誤認您是曾經帶兵騷擾過匡城的陽虎,因此讓夫子受委曲了。真是冒昧,請夫子恕罪。」

其實,人生之苦不外乎就是過於執著於功名利祿,諸如金錢、名譽、地位之類。但是世間萬事皆有因緣,並不會天從人願。如有了這些物欲纏身,人當然就超脫不起來了,也就快樂不起來了。

從這個故事中,孔子樂天知命的精神可見一斑。不要怨天尤人,這樣自然就會快樂。贏是樂,捨棄也是樂;收穫是樂,耕種也是樂;撫琴對吟、焚香靜讀也是樂;治國平天下是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樣是樂。

更重要的是,了解「樂天知命」的道理後,我們也會明白命運的好壞從何而來。好的命運是因為自己重德行善的結果,若要改變自己的命數,便要注重個人身心修養,修心向善才能夠改變。不管困厄還是顯達,都要善待自己和他人。

過去和未來的一切,都可因自己的向善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