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人物

採訪華人婚紗攝影師謝偉文

【大紀元2013年11月04日訊】美麗的照片猶如一段美好的音樂,有時可以回味很久甚至一生,方寸間展現出攝影者的用心和追求以及照片主體人物的內心世界,巴黎的「伊戀傳情」婚紗攝影室的謝偉文攝影師和我們分享他的攝影體會。

從未想過會成為攝影師

謝偉文攝影師並非專業出身,他來自香港,1982年,當年的他意氣風發,來到巴黎,用勇氣、好奇和年輕的心來探索這個與香港不一樣的全新世界。看起來敦厚、樸實的謝偉文回顧了拉法的歷程「我在香港那時候學髮型的,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會就和幾個同學就跑過來了。剛到巴黎的時候,就是隨便找到一份工,後來覺得環境不錯,就定居下來了,我當時也比較喜歡攝影, 但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攝影師。」

為甚麼會走上攝影這條路?謝偉文認為是基於興趣。他曾經在香港學過髮型設計,而髮型和攝影兩者之間取捨,很自然就選擇了攝影,「我這個人就是喜歡照相,因為我覺得拍照在花費上不多,但實際上真正花費多少當時並不知道。」他笑著說,「當時拍照是用膠卷,跟現在的數碼時代有所不同。每當我有空餘時間,就會邀請朋友當我的模特兒給我練習拍照。」

來巴黎兩、三年之後,工作之餘仍然一直堅持拍照的愛好,一次朋友的建議促 成了謝偉文把攝影從業餘愛好轉為自己職業的決定,「我有一位朋友是做沖洗照片,他說你拍的不錯,為甚麼不拍結婚照呢?」 他開始還沒有自信,擔心拍壞了,但朋友的一席話就解除了後顧之憂:「『我洗照片可以幫你調光啊,你不需要再擔心。』有人在後面幫助我。之後我就踏上拍婚紗這一行業,從第一單免費, 第二單也是免費,第三單我就以五百法郎開始收費了。」

把批評當作提高的機會

和所有人一樣,謝偉文在工作時也會遇到被打擊的時候,一次冷遇讓他感到需要提高攝影水平和對攝影的認知,那是在正式拍照的兩、三個月後的一天「當時幫一位同事拍結婚照,在當時我覺得拍的不錯,很開心,有一點自豪。但卻被我的朋友潑了冷水。他說,你看看你拍的照片都不漂亮,不夠藝術。」他還告訴我另外一個攝影師就拍的很好,有藝術感。

不服之餘,謝偉文才發現自己對拍照好的認識水平還是停留在「照片清楚就算好照片」這個最淺顯的水平上,光線、構圖根本就沒有概念,後來就買專業攝影雜誌看,參考別人的作品。他笑著說「那時我聽到他說的話很不高興,過了這麼多年再回想這件事,我反而要感謝他。因為沒有他的這句話,我就不會去研究甚麼叫好的照片。正是同事的這種反應讓了我對拍照有更多的興趣和更高的追求,心中也有了更遠的目標。希望以後這位朋友再次看到我拍的照片時,會發現我的水平的提升,還有對攝影的不同領悟。」

多角度學習提高攝影水平

後來謝偉文就通過多種方式向身邊有經驗的老師請教,「當時我的法文還不好,只有找一些中國人,老前輩指點;後來去一家攝影協會學習拍風景照。那時候覺的很枯燥,所以他們拍樹葉,我也去拍樹葉。拍完後我還不知道甚麼叫美,在跟他們學的過程中,我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問。」就這樣謝偉文在攝影學習和實踐中也遇到了自己的一位恩師——蘇國輝先生,而恩師的經歷也讓謝偉文看到攝影體現攝影師的品味和個性「他曾經在無線電視工作,從拍電影到後來轉為拍電視,再從香港電視台來到法國轉拍照片。」一般人的經歷則相反:從拍照片轉向video。對此蘇老師解釋道:拍一個電影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和努力才拍好。但是拍照則不一樣,它具有鮮明的個性,要靠自己的思考、眼光、拍法,各種各樣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蘇老師認為這才是真正自己的東西。而恩師沉靜的個性也讓謝偉文學會了更多的思考。

與此同時,他還經常看專業攝影雜誌,多看高水平的照片,對比自己的不足之處。就這樣,光線、構圖、人物與風景的相互襯托、以及圖片的主題一點點更多的攝影概念也不知不覺中融在謝偉文的照片中。

人物是主體

作為婚紗攝影師的謝偉文,攝影前的準備工作總是希望做到更好「舉個例 子,拍外景。對我來講,我希望我的景點跟人家不一樣,我希望可以找到更新的景點,我就會提前踩點。踩點就是找一個更好的地方和角度,在同一個地方不同的角度先試拍,甚至我會找一個朋友到現場跟我試拍,哪一個角度、哪個構圖好不好看。另外還要構思一個主題。」 謝偉文更喜歡通過鏡頭展現人物內心,而不是就地取材,把美好的風景放進去就行了。

婚紗攝影、時裝秀等都是謝偉文工作的內容,相比而言他更喜歡拍婚紗攝影,因為更真實也更不容易捕捉,「我覺得婚紗攝影師更有創意,也更能看出水平,因為結婚的新人不是模特,他們都是普通人不會擺專業的姿勢,拍好他們是有難度的,因為需要把普通人最美的瞬間捕捉出來,讓美的更美,而不美的也會顯得很美。」他還表示自己很少在電腦上用photoshop的修飾等後期處理方面多下功夫,他認為攝影靠七分技術,後期靠三分,因此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拍照之前的準備和按下快門的一瞬間。

從業餘攝影師至今,謝偉文已經在攝影這條道路上走過了30年,一幅幅照片中看到他在這條路上的變化和不變之處,變化的是攝影技術和理念上的不斷成熟和豐富,與顧客互動中的相互理解和溝通,對美麗瞬間的捕捉能力;不變的是他對攝影的熱誠不改,「拍出越來越美的照片」自我提高的動力和追求也沒有改變。@*

(責任編輯: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