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

我的抗日從軍行 14

下篇

二、二零一師炮四連

疥頭排長又喜歡對我們講述一些日兵兇殘的故事。譬如狙擊手是被縛在樹上的。如果一旦被敵方發現,就必死無疑。因為他是被縛在樹上,不能逃走,必待接班的人爬上樹替他鬆了縛,然後他又把接班的人縛好才離去。接班的人要等下一接班人為他鬆縛。所以狙擊手一被發現,他必被敵人射殺。後來,疥頭排長還指點給我們看叢林中大樹上其時還看得見的,被縛著的日本狙擊手的遺骸──一具腐爛了的屍體吊在樹上,既陰森可怖,又殘酷得使人心寒。

日軍又有一種「敵後堡壘」的戰術。在緬甸戰場作戰是寸土必爭的,肉搏戰很激烈。每日能夠推進二三百公尺,就算是很大的收穫。日軍為了應付這一戰況,特別設計出這種「敵後堡壘」的戰術──在每條戰線上建築不少小堡壘,這種小堡壘建築得非常堅固,而且大部份藏入戰壕中,祇露出堡壘的小圓頂,可以四面發射機關鎗,每一堡壘祇有二三名駐守兵。野戰炮無法轟倒它,當我軍推進二三百公尺時,這些小堡壘就落在我軍的背後,在我軍的背後開槍,使我軍前後受敵,我軍祇得退回原地。所以如果不先攻破這些小堡壘,就無法向前推進。但要攻破這些小堡壘很困難,因為很難消滅堡內的日兵。除非你能到達堡壘的入口處,往裡丟手榴彈,炸死堡壘內的守兵,然後才能攻破一小堡壘。所以中國軍欲攻破小堡壘,必先審明小堡壘機關鎗的每個死角,然後從死角處用多人一齊伏地前進的方式爬行而前。再用多挺機關鎗密集射擊,壓制日軍的機關鎗,使日軍的機關鎗無法對伏地前進的中國兵士射擊。於是伏地前進的兵士,必有少數可以到達小堡壘的入口處丟手榴彈。故此要攻破一小堡壘,必傷亡不少伏地前進的兵士。疥頭排長帶我們觀看日軍遺留下的敵後小堡壘,使我常常想到我那次受禁閉的原因,正是因我伏地前進的姿勢不對而引起的。我不知我當時反抗班長指導行為是否適當。伏地前進的方式在戰場上是常常要運用的。

我從各方面觀察,發現中國軍人就體格的外型看,是不如英、美軍士魁梧,但是由於訓練的嚴格,體能決不在英、美士兵之下。而且表現得比英、美士兵靈活、敏捷、勇敢、堅韌、鎮定,尤其戰鬥精神的強韌,都是英、美軍人所不及的。英、美軍士當他估計敵人的形勢比自己強時,或者敵人的火力比自己大時,便輕易撤退。中國軍人當發現敵人形勢比我好,或敵人的火力勝於我時,則必加倍堅忍奮發,發揮生命的大能力以克服困難。這是中國遠征軍與英、美遠征軍不同的地方。

當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中國遠征軍初到緬甸戰場時,是與英軍併肩作戰的。英軍輕易撤退,有時撤退得太匆忙,甚至未及告知中國軍隊,因此中國軍隊常常吃虧。中、英兩軍的戰鬥精神不同,配合很困難,所以緬甸戰爭初期,中英盟軍大敗。被逼從野人山退入印度。野人山是個極大的原始叢林,當撤退時,以新三十八師殿後作防衛,所以新三十八師吃的苦頭最多。疥頭排長告訴我,當時每日祇有二小時睡眠,飢餓、疲勞,加上野人山的瘴厲,與遍地毒蛇猛獸,以至不少人睡下後即不能再起來。所以屍體常排成一行列。因此一提到緬甸初期戰役與野人山撤退情況,新三十八師的老兵多憤憤不平。認為遠征軍司令部對孫將軍不公平。我不知道遠征軍司令部是否真的對孫將軍不公平,但新三十八師的老兵常表現這種心態。

新三十八師退入印度後,在藍伽努力整訓。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將新三十八師、二十二師和三十師合編成新一軍。新一軍除了三個基本師之外還有各種特種兵團:如炮兵團、汽車兵團、工兵團、化學兵團、輕重兵團、戰車營、高射炮營等,組成一支中國最現代化的新軍。孫將軍當時任副軍長仍兼新三十八師師長。開始反攻緬甸。並重新考慮各同盟軍隊的性能,作新的安排──以中國軍隊為前線作戰的主力,美軍擔任後勤給養,當中國軍隊攻下城鎮後,交由英軍防守。孫將軍為前線指揮,並晉陞為新一軍軍長。從此同盟軍戰功彪炳,收復了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臘戍、曼德勒等地,把日軍趕出緬甸。老兵們提到新一軍的戰績,竟有感奮至落淚的。老兵們又告訴我,孫將軍的神經系統是最健康的,當戰事緊張時,他詳細部署作戰計劃,執行後,說我休息,一會,他便能馬上入睡,有時攻打重要的城市,敵軍堅守,久攻不下,孫將軍常誓言:不攻下此城不刮鬍子。所以常見孫將軍鬍鬚滿面地攻下名城。他的智慧、堅韌、決心與毅力,使新一軍從印度整訓後,再反攻緬甸時,便成了常勝之軍。(待續)

@

--轉自黃花崗雜誌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