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員工現狀 新人留不住 老人扛不住

人氣 6170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綜合報導)在大陸,一般認為銀行是「金飯碗」,薪資高、工作穩定。但是近年來,吐槽銀行工作的話題多次登上熱搜。日前,描述銀行員工淒涼現狀的文章再引關注。

銀行新老員工的淒涼現狀

5月14日(週二),「金融圈小大佬」發文《銀行員工的淒涼現狀,新人留不住,老人扛不住》。

認證為投資人的大V「金融圈小大佬」自我介紹稱:他是一個經驗豐富、業務全面的90後銀行小哥。

他在文章中表示,他就是「扛不住」大軍中的一員,無處話淒涼,只能通過文字把思緒表達出來。週一上午,一大早剛坐到工位上,就有一位新員工帶著離職清單來找我,準備9月份去讀研究生,現在要趕緊走完離職流程。

新員工是前兩年畢業的大學生,才在銀行工作兩年不到,決定讀研究生,把自己的學歷拔高,三年以後再次以應屆畢業生的身分,找一份稍微好一點的工作。

銀行業這幾年正處於困頓期,一線員工的業績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且,收入和付出難以成正比,大概率是幾項熟悉的業務反覆做,新員工學不到太多的新技能,找個機會避開低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銀行裡的年輕員工都有自己的考量。大致分為三類,一部分人繼續深造,考上了研究生就去讀書;還有一部分人會選擇考公或者考教師編,上岸了就辭職,沒上岸就一直邊上班邊準備。

而銀行的老人面臨扛不住的問題。年輕人馬不停蹄地離開,對一線網點的正常輪轉,都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銀行的崗位比較特殊,招聘的流程也很冗長。非國有銀行除了校園招聘,還可以隨時社招,補充員工的速度相對較快。

國有銀行一年最多就兩場招聘會,分別是春招和秋招,而且招聘人數還要經過層層審批。而員工的離職,一般集中在過年前後和暑假期間。再缺人也得自己內部克服。

年輕人可以離職,老員工只能默默忍受,把沒做完的活接過來,延長工作時間。銀行裡的事務性工作,必須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否則下不了班。老員工疲於應付各種檢查和規定動作,真的要扛不住了。

銀行基層員工和支行領導均吐槽壓力大

近年來,銀行從業者不斷吐槽,在銀行工作壓力無處不在。

去年,《每日經濟新聞》採訪了多名銀行人員,試圖還原最真實的從業者形象。

在銀行櫃檯幹了幾年的李佳轉崗了,去做了理財經理。李佳說,雖然底薪下降了,但是去拿存款做銷售的時間更多了,提成也會更多。

在李佳看來,「現在銀行的趨勢是全員營銷,不求質量、只求數量的任務就會拿來做全員營銷。美其名曰『全員營銷』,其實就是壓力傳導。每一級都將自己完不成的指標分級拆解,分派給其他人。即使你的本職工作是個人理財,在全員營銷的浪潮下,也會讓你去負責對公開戶。」

在股份行工作的張高(化名)在行裡負責對公業務,他說,「這兩年業務都挺難做的。一些國有行還可以通過普惠貸款,或者承接大項目,來完成對公業績。但這些籌碼股份行都沒有,只能通過服務贏得客戶。」

基層員工如此,曾作為支行領導的陳俊(化名)也有對壓力的吐槽。

陳俊曾任國有行華北區某市分行個金部負責人,分管個金條線;也曾任支行分管個金行長多年,業績墊底的支行到了陳俊手裡也能變成業績第一。但2022年他辭職了。

陳俊透露,每個崗位都要面對不同的壓力,只是壓力的點不同。壓力排解不出來,很容易生病,他身邊就有一些同事得了抑鬱症,甚至躁狂症。

陳俊說,對於銀行員工來說,業績壓力是循環往復的。一年到頭都在「衝刺」。

對於自己從銀行離職的原因,陳俊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會議太多,感覺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段時間我們開會,每天晚上大概從五六點鐘開始開會,晚上沒有晚餐,也沒有吃晚餐的時間。督導會一直開到晚上九點多,每天晚上如此,這種狀態貫穿整個開門紅階段。開會開到人已經要崩潰了。」

新員工入職一年多 快抑鬱了

北京語言大學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麒鑒說財經」去年7月發表文章表示,其朋友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好不容易進了銀行,但進了銀行以後一直壓力太大,情況並不好。

「從開始時的做噩夢,到睡不醒,特別疲憊精神極差;再然後就是感覺渾身不舒服;然後開始習慣性地咬牙和嘆氣;再後來已經開始心悸、心跳加快,然後已經不願意與人交往,一個原來陽光帥氣的男孩變得快抑鬱了。」

文章說,其朋友特別心疼兒子,又不知道怎麼辦?畢竟好不容易考入大家羨慕的銀行職業,真的要辭職離開嗎?朋友陷入矛盾和無奈之中。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疑批評知名主播 大陸900萬粉絲網紅被禁言
前軍官:中共中央軍委成了黨魁的夫妻店
美前副卿:中共越欺負台灣國際社會越挺台
大陸就業難 逾千萬人做主播 98%恐難溫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