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穿華服的子路為何要換裝?

仁者自愛

孔子問子路:「說說看,你覺得怎樣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路說:「智者能讓人瞭解自己,仁者能使人敬愛自己。」

孔子說:「你已經達到讀書人的層次了。」

孔子又問子貢:「你覺得怎樣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貢回答說:「智者瞭解別人,仁者敬愛別人。」

孔子說:「你也達到讀書人的層次了。」

最後,孔子問顏回。

顏回說:「智者自知,仁者自愛。」(智者有自知之明,仁者能自惜其身)

孔子讚歎道:「你已經達到君子的層次了。」

【附言】

「仁者自愛」是一句很好的話。

這裡提供一個具體的故事,供大家參考。這事發生在北宋,兩個男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和章淳。

章淳和蘇軾,在北宋新、舊黨爭之前原是好友。有一次,兩人出遊,得走過一處底下是深谷急流的危橋,蘇軾不敢走過,章淳卻很神勇,不當一回事地走了過去。事後,蘇軾對章淳說了一段話,意思是:章淳將來得意之後,一定會殺人,因為連對自己性命都不愛惜,怎麼會愛惜別人的性命呢。這好像是蘇軾在為自己的膽怯辯解,其實很有道理。後來,章淳果然是北宋黨爭時的一名狠角色,凶悍極了。

佛家說:「人身難得。」中國古人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避免瓦片落下被打著。垂堂:靠近屋簷下。)」這兩句話,可拿來和顏回的「仁者自愛」並而解之。

只知順從,不是忠孝

子貢說:「子女順從父親,才是孝順;臣子順從君王,才是忠貞,這是無可懷疑的。」

孔子說:「你的見識真是粗陋。身為天子,有敢於勸諫的臣子七人,則可以避免過失;千輛兵車的大國國君,有敢於勸諫的臣子五人,則國家不會危亡;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有敢於勸諫的家臣三人,則長保祿位;當父親的有敢於勸諫的兒子,就不會違背禮法;士人有敢於勸諫的朋友,就不會做出不義之事。所以說,只知道順從父親,哪裏能算是孝子?只知道順從君王,哪裏能作為忠臣?要能審慎、正確的分辨甚麼可順從、甚麼不可順從,這才是真心的孝順和忠貞。」

穿華服的子路 挨批

子路穿著一身光鮮的華服去見孔子。

孔子責備道:「你擺出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是幹甚麼!你知不知道,長江發源的地方,水量少得只浮得起一隻小酒杯。但到了下游,如果不坐船、不測好風向,根本就沒辦法橫渡。這是因為它最低下,所有的小溪小河都流向它,才彙集起來如此浩蕩的水勢。今天你一身華服,加上一臉高人一等的神色,這樣的話,如果你犯了甚麼過失,誰肯去糾正你、勸告你呢!」

子路聽了,立刻換裝、改容。

天下無道 才做隱士

子路問孔子:「假設有這麼個人,身上穿粗布的衣服,胸中卻有美玉一樣珍貴的學問、德行,這樣的人如何呢?」

孔子知道子路話中的意思,笑著說:「天下無道,當個隱士,保全自己當然是對的,但若遇上有道的明王,則應當毫不猶豫地立身朝廷,為天下萬民效力。」(均據《孔子家語》)@*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