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基因改造食品多可怕?檢驗得出來嗎?

人氣: 38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1月02日訊】(中央社台北2日電)食安新制上路,今年起「基因改造」食品全都得標示,不過很多人對基因改造食品的潛在風險仍一知半解,加上基改的技術複雜,台灣管理檢驗技術跟得上嗎?檢驗得出來嗎?

毒物專家同時是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博士表示,生產者能夠改造的基因片段何其多,受限於技術性的觀察範圍與能力,看看現在的管理程度,檢驗的頻率,很難令人相信,未來台灣的管理方式,管理單位能夠追得上生產者的腳步,如果執行上有困難,政策面再好都是空談。

針對基因改造的風險,吳家誠做了深入分析及說明。

存在生物染色體中的DNA,通常是化學結構龐大而複雜的分子,其中有眾多的基因,以及能夠表現出生化控制能力的「基因特徵表現序列」(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精確地控制著生物體裡面的生物化學功能,生命延續遺傳與物質合成作用。

整體的機制與反應機構龐大而且複雜,並非在人類初步的能力與認知,所能夠任意改變的,即便經過了刻意的改變,常常也會引發後續的,非在人類能力所能掌控之下的危險後果,有些危險的後果甚至會有長的潛伏期,這樣的風險,常常是無法透過短期的有限風險評估衡量的。

彷彿,生命是造物者經過非常長時間的精密計算與規劃,短暫企圖人定勝天的作為,常常會是最後大失敗的肇因。就如因為人類不當的行為,引發當年科學界發現生物基因受到影響,而產生的普立昂蛋白(prion protein),引發了潛伏期十分長的致命狂牛症一樣,如今,許多因為人類主動基因改造作為,生產的糧食作物長期的健康危害以及風險,人類將是很難掌控的!

以黃豆為例,具有20對染色體,其中的基因能夠呈現出超過的30萬基因特徵表現序列片段,不同片段的改變,都能夠影響這種作物的生物特性、表徵,功能以及後續的遺傳基礎。人類改變了這些序列片段,或許讓其能夠生長快速,具有強大的能力抵抗特殊農藥,或者改變其內部的組織生長,及對人類食物所需的營養成分,透過這樣原始的生化系統控制的改變,也會產生新的化學物質,與其新的新陳代謝過程,甚至產生出新的代謝產物,這些是否為人類的過敏原、致病物質?至今仍缺乏系統性的深入研究,當然十分令人擔憂。

即使現在國內通過了基因改造食品必須標示,與防止基改食品進入校園的立法,將來要能夠確實的有效執法,仍然需要耗費重大的資源與努力,因為未來這類食品基因表現序列片段的種類眾多,以目前最常用來判斷基因改造食品的技術,及時聚合酶鏈反應檢驗法(RT-PCR) 的運用,都必須針對不同的基因改造片段分別判別,如能夠抵抗孟山都生產嘉磷塞農藥的基因片段,能夠抵抗拜爾公司生產的農藥的片段等,所以需要各種片段檢驗時所需要的片段標準,及配合進行檢驗方法時,所需要的各種實驗設備與條件,方可逐步地進行。

想想看,未來,生產者能夠陸續改造的基因片段,單就黃豆的產品為例來說,何其多?未來更可能因為要滿足農作物其他的特性改變,而進行其他的基因表現片段的改造,看看現在的管理程度,檢驗的頻率,很難令人相信,未來國內的管理方式,管理單位能夠追得上生產者的腳步!極有可能會造成我們無法看到太多實質上
已經被改造的基因片段,因受限於技術性的觀察範圍與能力,無法觀察許多的基因已被改造片段,甚至續為誠實的標示。

如此由下而上,而達成的立法共識,明顯缺乏執行面與技術能力的考量;但是如果忽略了未來執行面的可行性,將會是一場空談,吳家誠認為確實尊重農業自然生產,避免潛在性的未來傷害,才是食品安全最應該重視的一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