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宜蘭百工百業 盡顯舊城風采

蘭城百工看板,上頭所繪的各行各業Q版人物相當可愛。(謝月琴/大紀元)

人氣: 6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200多年前宜蘭舊城傳統工匠聚集,繁榮一時,大木(建築)、小木(家具)、刻花(木雕)、彩繪、花磚、石雕等藝師雲集,其傳承子孫或徒弟有些就住在鄂王社區,如彩繪師曾水源、景陽花磚專門店、蘭陽棉被行、三合成棺木、周昆海美術社、燈籠師林朝欽、粿模師蔡榮興、花玉號蓪草花藝師李麗華、烏肉紙藝店蔡奇男、李弘仁錫藝、天理堂香舖、李圳金石雕等。

西門里里長兼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銘信表示,2003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10年來鄂王社區對於傳統工藝的研究、保存、傳承從來沒有停過,一共完成26位匠師的訪談紀錄、匠師譜系調查以及影音資料庫,出版了5本專書。

鄂王社區 百工縮影

別具一格的木雕地圖,註明鄂王社區內的街道與產業。(謝月琴/大紀元)
別具一格的木雕地圖,註明鄂王社區內的街道與產業。(謝月琴/大紀元)

遊客若到鄂王社區,可到光大巷看看,該處是百工縮影,分十大主題,包括「木雕社區地圖」、「泥模工藝浮雕」、「社區年表」、「舊城陶雕壁畫」、「石雕百工圖」、「彩繪宜蘭水文圖」、「木製鴨母船」、「錫藝路牌」、「生活陶藝坊」等,再現社區在地歷史風華,也提供老藝師實質參與公共藝術的機會。

鄂王社區彩繪師顏三元製作的花鳥彩繪。(謝月琴/大紀元)
鄂王社區彩繪師顏三元製作的花鳥彩繪。(謝月琴/大紀元)

300米城隍街 傳藝薈萃

值得一提的還有城隍街城隍廟前城隍街當年是宜蘭最熱鬧的一條街,短短不到300公尺長,卻可看見各種傳統手藝的民俗行業,聚集了5間廟宇、4間棺材店、3家傳統麵攤、師公壇、糊紙店、黏錫店、擇日館、彩繪師、製香業、炒麵茶、蓪草花店等,反映出舊城生活圈的傳統個性。

百年美味 融合多元飲食文化

清朝、日治及國民政府皆將宜蘭市列為行政中心,致使人文薈萃,匯聚各種資材,其中尤以飲食為一絕。大陸福州、泉州與漳州小吃不斷傳入,結合地域、特色和物產,形成多采多姿的飲食文化。宜蘭市傳統小吃主要分布於三級古蹟昭應宮和舊城南、北門附近(即十字大街附近,一些享有歷史盛名的小吃,皆在此地發跡)。

蘭城百工之一的薛榮興糕餅店,創始自西元1888年,是相當知名的老字號糕餅店。(謝月琴/大紀元)
蘭城百工之一的薛榮興糕餅店,創始自西元1888年,是相當知名的老字號糕餅店。(謝月琴/大紀元)

糕餅類如老元香牛舌餅、振地餅舖、老增壽蜜餞、薛榮興糕餅行等歷經百年歷練,將宜蘭九芎城傳統美味保留下來。令人懷念的古早味,輾轉流傳著,味覺和記憶中的美好滋味烙印心扉。

傳統小吃早期以米食為大宗,如炒米粉、米粉羹等。隨後大陸麵食不斷傳入,逐漸形成宜蘭市的麵攤文化,再加上宜蘭的炊粿、日本壽司、辦桌文化……,造就宜蘭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

如今宜蘭舊城內羹湯小吃如北門蒜味肉羹、西後街第一肉羹、聖後街阿茂米粉羹……,都是歷經數十年的老攤,亦是在地人三不五時來了口慾,隨時光顧,像走灶腳似的,讓人親近。現今網路爆紅的北門綠豆沙及北門蒜味肉羹,想嘗鮮的人還真不少,隨時去總是大排長龍。此外,30年老店的檸檬愛玉、光復國小的蔥油餅小餐車、宜蘭大學旁女中路的紅豆餅、正好鮮肉小籠包,都有不少饕客光顧。

台灣最老酒廠 展百年風華

宜蘭酒廠也是值得一遊的景點,1909年創立,是台灣最老的酒廠,生產紅露酒、紅麴香腸等產品,融入在地特色;廠內日治時期老建築,體現百年歷史縮影,設有酒文物館、紅露藝廊、展售中心等完善休憩設施。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