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毛竣德撥亂求治 救民於水火

毛竣德作為一個地方的父母官,勤政愛民,救民於水火,在短時間內,做出了令人驚歎的業績,不愧為「父母官」「管家官」的美譽。(shutterstock)

毛竣德,順天良鄉(今北京良鄉地區)人,曾任湖北安陸通判。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湖北容美(地名)的土司改土歸流後,設立了鶴峰州,毛竣德即調任鶴峰,成為這裡的第一任知州。

容美宣慰司,是湖北最大的土司(元明清時代,在西北、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分封各族首領並世襲的官職名),有數百年歷史。土司田氏「阻險自雄」,他們自造鼓樓,設龍鳳鼓、景陽鐘,開「玉帶河」,架「月宮橋」,並捉人「割做太監」,儼然是獨霸一方的土皇帝。田氏家族世代「肆虐於民」,「私派濫罰,酷斂淫刑,甚至殺人家口,奪人資產」,以致百姓無以生存,竟「有投崖而死者,有溺水而死者,有自縊自刎而死者」。在這種情況下,哪裡還談得上百姓的安居樂業?容美地方的百姓,為了自已的生存,曾進行了反抗鬥爭。明朝末年,土司田楚產因急於賦斂,「為叛奴所戕」。雍正十一年(1733),由於土司田明如(人名)肆行不法,引起「容美民變」。清政府下令捉拿田明如,於是田明如畏罪自殺,隨即清政府將其地方改設鶴峰州。毛竣德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以才幹薦授新開州牧」,來到了鶴峰州。

毛竣德上任後,面臨的是「民物凋殘」的局面,生產停滯,交通阻礙,文化落後,民不聊生。土司制度帶給人民的創傷亟待醫治。毛竣德為了撥亂求治,採取了一系列安民措施,並將各項措施及規定,以榜文形式公開張貼,不僅保證了各項工作有所遵循,同時也起到了穩定民心的作用。

毛竣德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清查土地,招農墾種。以前,境內良田多為土司所獨佔。毛竣德查出土司所占水田有二十一處,均收為官田。「置止招佃,領種納租」,解決了一些無地農民的困難。隨後,毛竣德又採取了輕徭薄賦的措施。他在對全境的土地,進行清丈的基礎上,確定每年額徵秋糧銀九十六兩。同時上報總督,申請自建州之年起,免徵三年,得到了上級的批准。

為了迅速恢復發展生產,毛竣德積極勸農耕植,並經常到各鄉查看。他發現鶴峰州田土瘠薄的原因,在於農家不大注重耕作技術,就頒布了《勸民告條》,具體介紹了六項農業技術:一要高培田塍;二要開塘引流;三要多收草糞;四要石灰暖地;五要勤拔草稗;六要牲畜收欄。並一再強調,以上均為「農家正事」(是中原農民的寶貴經驗)一定不可輕視,「本州不時查勘,惰、勤分別罰、賞。」為了變瘠土為沃土,毛竣德還特別頒布了《勸農蓄糞》的告示,指出,「本州任在牧民,糞地一件,事雖細微,然利用厚生之本」,故「與居民約限,兩月內,遠近居民無論宅之旁、後,家家開蓄糞之池。」隨之又介紹了應開糞池的大小,以及用爛草木灰及人畜各糞的積存法、施肥方法等。並且強調,來年豐收者定加獎勵,兩月後仍不開糞池者必加責懲。鉅細皆明,件件認真。毛竣德濟民惠政,鉅細皆極周到,百姓感到他像個大管家,好管家,是一位百姓的管家之官!

在土司統治時期,人民由於受土司欺淩而又無律可循,常有含冤自盡者:「一歲之中,輕生者數聞;一日之內,自縊者再報。」改流之後,仍有土司族屬及村寨頭目,胡作非為。對此,毛竣德一律依法懲處。為了使百姓明瞭國家法律,同時保護百姓生命,毛竣德頒布了《禁輕生》的文告。指出:百姓以往輕生,是「彼時律法不明」,「今已改土設流,命案惟律是遵。」「即或百冤負屈,稟官後,官府自有理論。」

過去,鶴峰百姓由於受歧視,沒有讀書的機會。土司田氏,「頗事詩書」,而「上民皆不受學。」毛竣德在使鶴峰百姓的生活基本安定之後,即創建了學宮,辦起了州學,並按政府規定取進學生入學讀書。為了使更多的平民子弟有讀書的機會,他又創辦了義學,並號召各鄉有條件的,都要辦義學。為此,特頒布了《義館示》,指出:「如有子弟七歲以上,情願入館攻書者,父兄不得遲疑,即送入館。倘有有志人民,深期子弟上進者,或一家或三五家,合立一館,專延老仁厚重、學問優長之師,在家課讀,此又茲地所難得,而本州所深望者也!」為了改變鶴峰州的落後面貌,使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毛竣德又築城垣、修壇宇、建倉庫、開渡口、通道路、召工匠,「百役具舉」,且「擘畫周詳,分裡出夫,計役給值,吏無欺隱,民無擾累。」

幾年後,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之後,毛竣德又積極勸導農民節儉,多積貯以備荒,並為此頒布了《勸積貯》的文告,指出:「如果節年收藏,積至三年九年,必將餘一餘三,縱遇水旱,亦可無虞矣。」

毛竣德在鶴峰六年,由於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撥亂求治,終於使境內面貌,發生很大變化。原先土司的獨立王國,後來變得「與中土無異」;原來不見天日的土民,也成了政府的正式編戶。毛竣德本人也因政績顯著,而被升為宜昌府知府。

對於一個地方官來說,要想做到使百姓安居,除了有勤政愛民的願望外,還要有安定民心的措施。特別是對一個處於混亂局面的地方官來說,其撥亂求治,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居措施為保證。

毛竣德調任鶴峰知州後,面臨的是「民物凋殘」的局面,生產停滯,交通阻礙,文化落後,民不聊生。造成這種狀況的首要原因,就是當地土司「肆虐於民」。毛竣德經過深入調查之後發現,要撥亂求治,首先必須清除土司這個獨霸一方的土皇帝,沒收土司田地,減輕農民賦稅,這是真正的溯本清源之舉。百姓的生存狀況立即得到改觀。

接下來,毛竣德積極勸農耕植,向農民推廣農業技術,依法嚴懲豪強,群建學宮,興修水利,無一不是百姓的急時所需。由於毛竣德安民得法,措施有力,終於使境內面貌大為改觀。毛竣德作為一個地方的父母官,勤政愛民,救民於水火,在短時間內做出了令人驚歎的政績,不愧「父母官」、「管家官」的美譽。誠地方官之楷模也!

(事據《清史稿》)@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