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意外火鑄成盛世文物宣德爐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鑄造第八卷

鑄佛像

鑄仙佛之銅像,鑄模方法與朝鐘相同。但鐘鼎不可由幾部分接合,而銅像則可由幾部分接合鑄造,故澆注時省力省事。但接模之法,精確度要求很高。

鑄炮

西洋紅夷炮、佛郎機等用熟銅為原料鑄造。信炮、短提銃等用生銅、熟銅各半鑄造。襄陽炮、盞口炮、大將軍、二將軍等炮用鐵鑄造。(按:以上各種炮名,詳見《武備志》)

鑄銅鏡

鑄鏡用的模由草木灰及細沙作成,而鏡由銅和錫作成(不用鋅)。《考工記》亦云:「金(銅)、錫各一半的合金,是製作鑒(照面鏡)和燧(取火鏡,聚焦鏡)的材料。」鏡面反光,乃因鏡身附有水銀,並非銅有這種光澤。唐代開元年間(717年-741年)宮中的鏡,都以白銀與銅各半鑄成,每面鏡價值達數兩銀子,原因在此。鏡面上有像硃砂色的斑點,是其中所含金銀成分的表現。(古代鑄香爐,加金於其中。)本朝(明朝)的宣德爐,也因當時(1426-1435)某庫偶然發生火災,其中金銀與銅錫摻雜熔化在一起,下令用以鑄爐(宣德爐真品上閃現金色)。唐鏡和宣德爐都是朝廷盛世之物。

原文

《天工開物》冶鑄第八卷

凡鑄仙佛銅像,塑法與朝鍾同。但鍾、鼎不可接而像則數接為之,故寫時為力甚易。但接模之法,分寸最精云。

凡鑄炮,西洋、紅夷、佛郎機等用熟銅造,信炮、短提銃等用生、熟銅兼半造,襄陽、盞口、大將軍、二將軍等用鐵造。

凡鑄鏡,模用灰沙。銅用錫和(不用倭鉛)。《考工記》亦云:「金、錫相半謂之鑒、燧之劑」。開面成光,則水銀附體而成,非銅有光明如許也。唐開元宮中鏡,盡以白銀與銅等分鑄成,每口值銀數兩者以此故。硃砂斑點乃金銀精華發現(古爐有入金於內者)。我朝宣爐,亦緣某庫偶災,金銀雜銅錫化作一團,命以鑄爐(真者錯現金色)。唐鏡、宣爐,皆朝廷盛世物也。

【注釋】

生熟銅:生銅性脆,只能用作鑄造。熟銅指可錘鍛的銅或銅合金。

倭鉛:鋅。

鑒燧之劑:鑒為平面鏡(穿衣鏡),燧為取火鏡(凹面聚光鏡),劑為合金。#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