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烈火中變化出奇石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燒石第十一卷

燒石

宋子說,五行之內,土為萬物之本。從土所產生的貴重物品中,豈只是金屬一種!金屬與火相互作用而熔化,並製成器物,其功用可謂無可比擬。然而非金屬礦石經焚燒後也同樣如此,也可說是愈演愈奇妙。

水滲透到船體內有破壞作用,而且有縫必鑽,可以說絲髮之縫都不放過。但造船時用石灰調料填縫,便能防止滲水,使船舶劈波斬浪,漂洋過海。以石灰砌磚,可使城池堅固。這種材料,無需長期遠涉便可得到。所以,燒石的功用恐怕是再大不過的了。

至於燒礬礦石能得到五種顏色的不同形態,並使硫黃成為群石之將,這都是在烈火中變化出來的。這種技巧在煉爐內製取丹砂與鉛粉時,已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煉丹術士縱然費盡唇舌去吹噓,他們的本事怎能及自然力之萬一呢?

原文

《天工開物》燔石第十一卷

宋子曰:五行之內,土為萬物之母。子之貴者,豈惟五金哉!金與火相守而流,功用謂莫尚焉矣。石得燔而咸功,蓋愈出而愈奇焉。水浸淫而敗物,有隙必攻,所謂不遺絲髮者。調和一物,以為外拒,漂海則沖洋瀾,粘甃則固城雉。不煩歷候遠涉,而至寶得焉。燔石之功,殆莫之與京矣!至於礬現五色之形,硫為群石之將,皆變化於烈火。巧極丹鉛爐火,方士縱焦勞唇舌,何嘗肖像天工之萬一哉!

【注釋】

◎燔石:燔,讀凡,意燒、烤。燔石,即燒石,燒煉非金屬礦石。

◎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代五行說認為萬物由這五種基本元素構成。

◎五金:即金、銀、銅、鐵、錫,此處泛指金屬。

◎甃:讀宙,磚。

◎礬現五色之形:礬石呈現五種顏色,白礬、綠礬、藍礬、紅礬、黃礬。

◎丹鉛爐火:指煉丹術。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