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白礬價賤 有妙用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燒石第十一卷──礬石、白礬

礬類借燒石而得。有一種白礬(明礬)到處都有,出產最多的是山西晉州、南直隸無為州(今安徽無為)等處。價值低廉,與寒水石(石膏)很相似。然而當水煮沸時,將明礬投入沸水中溶化,用以染物則其色固著在表面,不怕水浸。因此製糖果、蜜餞以及染繪畫紙、紅紙時需要明礬。將乾的明礬粉末撒在外傷患處,能治療流出濃水的濕疹、皰瘡,因此也是濕瘡患者急需的藥品。

製取白礬時,掘土取出礬石石塊,與煤餅逐層堆積起來燒煉,就像燒石灰那樣。燒足火候,任其徹底冷卻,加入水中。將水溶液煮沸,鍋內出現飛濺出來的東西,俗名叫「蝴蝶礬」,至此「明礬」便製成了。

再將其煎濃之後,倒入水缸內澄清。上面凝結的叫「吊礬」,潔白異常。沉在缸底下的叫「缸礬」,輕虛如綿絮的叫「柳絮礬」。

鍋內溶液燒盡後,鍋底剩下的是白如雪的「巴石」。經煉丹家、本草學家燒煉過做藥用的明礬,叫「枯礬」。

原文

《天工開物》燔石第十一卷──礬石、白礬

凡礬,燔石而成。白礬一種,亦所在有之,最盛者山西魯、南直無為等州。值價低賤,與寒水石相仿。然煎水極沸,投礬化之,以之染物,則固結膚膜之間,外水永不入,故製糖餞與染畫紙、紅紙者需之。其末乾撒,又能治浸淫惡水,故濕創家亦急需之也。

凡白礬,堀土取磊塊石,層疊煤炭餅鍛練,如燒石灰樣。火候已足,冷定入水。煎水極沸時,盤中有濺溢如物飛出,俗名蝴蝶礬者,則礬成矣。煎濃之後,入水缸內澄。其上隆結曰弔礬,潔白異常;其沉下者曰缸礬;輕虛如棉絮者曰柳絮礬。燒汁至盡,白如雪者,謂之巴石。方藥家煆過用者曰枯礬云。

【注釋】

◎礬︰各種金屬的硫酸鹽古時統稱為礬,又按其顏色劃分為五種。其中白礬又稱明礬,白色粉末,化學成分是硫酸鉀鋁,水解後成氫氧化鋁。膠狀沉澱。明礬用作凈水劑、媒染劑,亦用於加工紙及食品、醫藥方面。

◎礬石︰明礬石,常用於提煉明礬、硫酸鋁。

◎白礬︰明礬。

◎寒水石︰礦物,有單斜晶系的硫酸鈣(石膏)和三方晶系的碳酸鈣。

◎濕創家︰患濕氣及皮膚病的人。@#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