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料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經具 溜眼 掌扇 經耙 印架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衣料第二‧牽經工具 溜眼 掌扇 經耙 印架

當絲線繞在篗(繞絲棒)上以後,便可以牽經準備開始紡織。在一根直竹竿上穿上三十多個小眼,眼內穿上竹圈,稱為溜眼。將這跟竹竿橫架在木柱子上,先將絲通過竹圈再穿過「掌扇」(分絲筘),然後纏繞在「經耙」(牽緯架)上。絲達到足夠長度時,就卷在「印架」(卷經架)上。卷好後,中間用兩根「交竹」(經線分交棒)把絲分為一上一下,然後插到梳絲筘內(此筘不是織機上的筘)。穿過梳絲筘後,把「的槓」與「印架」(卷絲架)相對拉開五至七丈遠。需要漿絲的現在可以漿絲,不需要漿絲的可以卷在槓上,即可穿綜織絲了。

天工開物。(公有領域)

原文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經具 溜眼 掌扇 經耙 印架

凡絲既矍之後,牽經就織。以直竹穿眼三十餘,透過篾圈,名曰溜眼,竿橫架柱上,絲從圈透過掌扇,然後纏繞經耙之上。度數既足,將印架捆卷。既捆,中以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間絲,然後及於筘內。此筘非織筘。及筘之後,然的杠與印架相望,登開五七丈。或過糊者,就此過糊。或不過糊,就此卷于的杠,穿綜就織。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