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

【文史】汝窯青瓷和一位貴妃的傳奇故事

續前文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在清宮的御藏中,有一個青瓷碟──「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這是一件底部刻有「奉華」兩字的汝窯青瓷小碟。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造型簡約。它是滿釉燒造的藝術品,沒有設圈足,只留3個如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安著具裝飾作用的金屬環扣包邊,鑲上了邊,看起來更加精緻可愛,更加與眾不同。底部刻有「奉華」兩字,字體造型展現了落落大方、雍容華貴的設計感。

據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證,南宋劉貴妃號奉華,並且擁有大小兩枚奉華印。從「奉華」的觹字可知,這件汝窯作品曾隨著宋室南遷而被帶往南宋宮廷,備受重視和珍愛。人們不免聯想,這是否就是宋高宗寵妃劉貴妃之物,貴妃纖手曾經把玩使用過的?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記載劉貴妃的出身和「奉華堂」緣故:「貴妃,臨安人,入宮為紅霞帔。得幸,累遷才人、婕妤、婉容,尋進貴妃,専掌御前文字,工書畫,畫上用奉華堂印。」「紅霞帔」是女子初入宮的名號,僅高於「侍御」,再進一級封郡夫人,再進一級是才人。可見劉貴妃入宮列紅霞帔,地位很低,但她得到高宗的寵愛卻比別人多,晉級也比他人快。

據《宋史.列傳第二 后妃下》記載,「劉貴妃,其出單微。入宮,即大幸,由才人七遷至貴妃。」劉貴妃一進宮,高宗對她宛然一見鍾情一般,寵愛加身,一連七遷直到貴妃,並且專掌御前文字,御用奉華堂印二顆。

西湖的南山勝跡有座「褒親崇壽教寺」,俗稱劉「娘子寺」。《西湖遊覽志》卷六記,此寺為宋紹興十八年,劉貴妃建。由於劉貴妃的父親獻錢資助軍費報效朝廷,因此高宗命建此寺嘉許他的功德。(「父懋因金人南侵獻錢二萬緡以助軍費,髙宗嘉之,遂令建寺以為功德」。)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還有一件「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也是底部刻有「奉華」兩字的汝窯青瓷。這個奉華紙槌瓶,頸部直長、肩部斜寬,腹部上段稍豐下段微微收斂,平底,底部有五枚小支釘痕,整體呈粉青釉色。這個造型在其它汝窯瓷器的婉約風中,映顯出些些陽剛氣息。這樣的風格在同時期阿拉伯的金屬器、玻璃器中常能見到。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底部可見乾隆御製詩,詩曰:

定州白惡有芒形

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堅銅以鎖

底完而舊鐵餘釘

「奉華」取自劉貴妃宮殿之名,宋高宗將眾多書畫珍品藏於奉華殿。這也側證了宋高宗寵幸劉貴妃的一個面影。

奉華遺寺對髙松

劉貴妃因為受到高宗的寵愛而有了「恃寵而驕」的習氣。《西湖遊覽志》記載,盛夏時節,劉貴妃常用水晶裝飾腳踏墊,高宗看到了,卻取下了水晶裝飾到枕頭上。劉貴妃因而懼怕才收斂了驕奢的習氣。弁陽翁周密(字公謹,流寓吳興居弁山,自號弁陽嘯翁)在娘子寺留有遺詩「翟羽鸞綃事已空,奉華遺寺對髙松」,恐怕也是對美麗奉華空自驕奢的一聲嘆息!

縱然得天獨厚、天賦一身美麗華羽,如果不會善用自身的華羽,在浩瀚時空中,美麗的神鳥僅只留下驚鴻一瞥的掠影,不也遺憾?雨過處,奉華遺碟對天青,留給人間好玩味。

大觀─北宋汝窯特展

台北故宮博物院曾舉辦過「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其中的汝窯,除了院藏21件,加上借展來的,總共24件,可說破天荒地把汝窯存世的近半數稀世珍品匯聚一堂,展現古人若天人般絕妙絕美的創意,宴饗這一代人。汝窯特展帶領現代人穿越時空,「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神遊古人素樸無瑕的世界。@*#

(點閱【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