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

陳彥玲說書:《七俠五義》──劉洪義贈金范仲禹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七俠五義》中的故事積累了放諸四海皆準的做人道理。例如:五倫之道、成就栽培後進不求回報、動物也有靈性、人生命結構不只是肉身和心理的存在,還有更高層次的靈魂。不論故事多麼離奇複雜,到最後總現一個理:「管得住人心才是正道,因為善惡到頭終有報。」

說到善惡終有報的天理,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有許多人忘了這樣的理,尤其在傳統文化或道德教育上已經非常薄弱的這一代孩子們。這些孩子進入了群體生活時,往往會有偏差的行為舉止,雖然可能很幸運的會有學校的師長給與規正,但如果觀念上不改變,去除了師長或學校規範的力量後,孩子仍然很有機會再表現出不端的行為舉止來。所以,孩童時期所接受的觀念就極其重要。如果多讓孩子懂得傳統文化裡那些能放諸四海而行的準則故事,對他們日後的為人處世,甚至成家立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那麼,我們這次來看看一個書生的故事:住在湖廣武昌府江夏縣南安善村有個飽學之士,姓范名仲禹,娶妻白氏玉蓮,有個七歲的男孩名喚金哥,家道艱難,止於餬口。遇到了科考機會,還不知道旅費從何而來呢?俗語說:「山窮水盡時,還有柳暗花明處。」這時也正是演繹個朋友之道的時機。

這寒儒有個忘年之交,姓劉名洪義恰來叩門。古理上朋友之妻也不宜上堂見男客的,但因劉洪義年邁又為人忠梗,所以白氏娘子俱是不迴避的,小兒金哥也當拜見。你道這劉洪義為何來訪呀?也正是為了朝廷額外恩科,通報范仲宇準備上京趕考呢!這種朋友著想的義氣正是讓劉洪義給詮釋得非常到位。

范仲禹淒然的跟劉老說了:「別人可瞞,似老兄跟前,小弟焉敢撒謊,兄看室如懸磬,叫小弟如之奈何?」劉老嘉許白氏欲一同上京探母,連連點頭的說了:「人生莫大於孝,這也是該當的。如此算來,約用幾何呢?」劉老者聞聽,沉吟了半晌後,連范生留他下來用飯也不依了。劉老者道:「吃飯是小事,惟恐耽誤了正事,容我早早回去,張羅張羅事情要緊。」古人的義風,以他人的心事為優先,所以分別時,劉老道:「就是明日罷,賢弟務必在家中聽我的資訊。」「信」與「義」常相伴而行,劉老肯定隔日再來訪,但如何能籌到這些銀兩,朋友之間的情義如何拿捏?

到了次日,范生坐立不安,時刻盼望劉老的到來。好不容易等到天將交午,只見劉老滿面是汗,氣喘吁吁地拉進一頭黑驢進來。原來劉老許久不騎這黑驢,牠就鬧了脾氣,累得老漢通身是汗。幸喜劉老放了兩封共一百兩的銀子。劉老還笑著說道:「此銀也是我相好借來的,並無利息;縱有利息,有我一面承管。再者銀子雖多,賢弟只管拿去。俗語說的好:『窮家富路。』我又說句不吉祥的話兒,倘若賢弟落了孫山,就在京中居住,不必往返跋涉。到了明年就是正科,豈不省事?總是寬餘些好。」劉老還留下一起上街辦理行裝。

到了晚間,劉老與范生同回家來,尚又收拾行李,直到三鼓方歇。所有粗使的傢夥以及房屋,俱托劉老者照管。劉老就這樣聚細靡遺的交待了范生,如照料自己兒輩一般。到了黎明,車子駛到後,急將行李裝好,又送上蓄養多年的黑驢。白氏不覺淚下拜別了劉伯伯,范生不忍分離,哭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最後還是劉老硬著心腸,說了:「賢弟請乘騎,恕我不遠送了。」說罷,竟自進了柴門,封鎖門戶,照看房屋。如此才讓范生只得含悲邁開步去了。上京路上又演繹出哪些寶貴道理,下回與看倌們細細分享了。@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