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體驗早期漁民文化 來去塭仔庄牽罟趣

圖為:屏東縣佳冬塭仔庄牽罟活動。(佳冬塭豐社區提供)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9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台灣報導)屏東縣佳冬鄉塭豐社區將於10月6日在塭豐村的海邊沙灘,辦理「來去塭仔庄牽罟、沙窯體驗嘗鮮趣」活動,邀請民眾前往體驗早期漁民捕魚吃魚的生活文化。

塭豐村位於位於台灣西邊海岸地質屬於沙質地形,具有地形上得天獨厚的優勢,村民多以捕魚及養殖為生,早期因漁業資源豐富,然而並非人人都有資金可以造船,因此發展出群體拉網捕魚的「牽罟」捕魚方式。

牽罟捕魚是早期漁民搭簡易的竹筏或舢舨,裝載罟(漁網)出海撒網,圍繞成倒U字型,漁網兩翼各有一條長曳繩牽引,仰賴岸上數十位的留守人力,這些人力須在腰上「綁腰草(台語)」,以避免拉扯繩索時受傷,大夥合力將漁網拉上岸,並將漁貨分送給協助的人。

圖為:屏東縣佳冬塭仔庄牽罟活動。
圖為:屏東縣佳冬塭仔庄牽罟活動。(佳冬塭豐社區提供)

早期牽罟活動在塭豐漁村非常盛行,隨著漁業發展以及海岸線倒退,這種集合眾人之力,將漁網拖上岸的捕魚方式已不復見;直到近年來,為傳承文化,位於海邊的佳冬鄉塭豐社區,重現消失40年的「牽罟文化」。

圖為:屏東縣佳冬塭仔庄牽罟活動。
圖為:屏東縣佳冬塭仔庄牽罟活動。(佳冬塭豐社區提供)

另外「沙窯」也是先人的智慧,早期漁民為填飽肚子,就地取材,直接在沙灘挖洞,利用柴火及沙子悶燒,將食物悶熟而衍生出的煮食文化。活動除牽罟、沙窯體驗,同時舉辦食魚教育、趣味競賽、手拋網競賽等。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