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

唐人夢墳塚 原來寓意是這個

圖為《無名氏畫山水冊.江畔茅亭》。(公有領域)

「夢見墳塚」究竟有何深意呢?有一位唐人做出這樣的解讀。

唐憲宗元和年間,殿中侍御史(官職)樊陽源有事要去京城,向皇帝面奏。臨行前,幕僚帶著樂隊前往城外漆方亭,舉行宴會為其餞行。當時,參加餞行宴的官員有監察陳庶、獨孤乾禮等,都在官署任職了六七年。

宴席間彼此感嘆升遷不易。對此,樊陽源體悟,人是否能夠做官,不過都是命運罷了。於是,他對眾僚說起自己的往事。

樊陽源原名叫「源陽」。考中進士那年,有人告訴他應該到西府找個差事做。當時他閒居在洛下,已經八個月了。那一年的七月,源陽的表哥在密縣當縣令,派人招他立刻前往密縣。源陽答應前往。

樊源陽夜宿於永通門,偶做一夢。圖為明 《畫岩壑清暉冊.明人柳亭觀荷》。(公有領域)

半途,樊源陽夜宿於永通門,偶做一夢。夢中,他看見一座高大的墳塚,上面有一個穿著麻衣的人,好像正在擺設宴席。源陽環顧左右,還有四個人。墳上那人招呼源陽上去,源陽不樂意。但他身旁有一人先向墳塚上走去,又有一個人也跟上。

他再一看左右的四個人都上去了。這時,源陽忽然轉變心意,也隨著上走。等到他們都登上墳塚,那名麻衣人從袖中取出一冊文書。原來是河南府呈報的推薦舉人的名單,而名列第六的人名叫「樊陽源」,卻沒有「樊源陽」。

睡醒之後,樊源陽覺得很奇怪,但又不明就裡。

不幾天他就到了密縣。但是他剛到密縣就得了痢疾,前後折騰了一個月才痊癒。源陽感到身體實在疲憊虛弱,打算休息幾天,就返回洛中。他對表哥說:「東、西兩府錄用官員,按照慣例要事先申報。而我沒有申報,恐怕不能被西府錄用。」表哥卻勸他就安心留下來,等候東府的任命。

圖為元張雨《題倪瓚像卷》局部。(公有領域)

當時,樊源陽心意未決,一天忽然看見密縣推薦到州府的名單,位於第六名的是陽源,而不是源陽,為此悶悶不樂。有一隱居的有德之士石洪說:「『陽源』這個名字確實比『源陽』好。」樊源陽就將自己做的夢告訴了他。

石洪為他解夢道:「這是個好夢啊!你想啊,夢中的墳塚就是土丘,登上土丘,不就是登高嗎!從此以後,聲名大振也說不定呢!」源陽為了應兆吉夢,就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陽源。

後來,陽源如願以償,及第登科。因為這場人生經歷,使他領悟到,人所擁有的,無非是命罷了。

應夢改名,在唐朝不是個案。唐人豆盧署根據夢中所示,改名後參加科舉,終是榜上有名。調任刺史後,就在夢中所示的那塊空地,命人修建了一座亭台,命名為「徵夢亭」。@*#

事據《太平廣記》卷154

點閱夢境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