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有報

嚴家乙年行善,乙年得善報

嚴家在六十甲子中的乙年行了大善,後人也就在乙年獲得善報,應驗了神的話語,說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shutterstock)

清代吳縣東洞庭山地區有戶姓嚴的人家。吳縣就是今天蘇州市的吳中區和相城區,東洞庭山又稱「洞庭東山」,俗稱「東山」,是延伸於太湖中的一個半島。明朝末年時,這個嚴家就已經是當地的大富人家了,順治乙酉(公元1645年)時為了救濟災民,嚴家用盡了所有的資產,變成了一戶普通人家,到了嚴曉山這一代又富裕了起來,成為蘇州洞庭商幫代表人物之一。

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又發生了饑荒,嚴曉山帶頭捐贈穀米,同其他善士一起放賑救災,極盡心力絲毫也不馬虎:每天四鼓就起床,親自監督操辦賑災事宜(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四鼓是凌晨一到三點間)。

一天他夢見神對他預言說「汝家乙年種德,當於乙年受報」。果然二十年後,乾隆乙未年(公元1775年)嚴曉山的兒子嚴福高中會元,選任庶吉士,授編修,充任《四庫全書》校對,後入值上書房。乾隆乙卯年(公元1795年),嚴福的兒子嚴榮高中進士,授編修,官至杭州府知府,頗多善政為民眾稱道。道光乙酉年(公元1825年)嚴榮的兒子嚴良裘考中舉人。嚴家連續三代獲得科舉功名,足以媲美城裡的望族。

嚴家在六十甲子中的乙年行了大善,後人也就在乙年獲得善報,應驗了神的話語,說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那麼惡肯定也有惡報,善惡有報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另外這個故事也說明了報應的到來有可能不是立即的,往往需要一個時機,例如故事裡,嚴家乙年行的善,要到乙年才得善報。古人說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真的非常有道理啊。

資料來源:《履園叢話》、《北東園筆錄》

──轉自正見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