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談

中國古代的「捶丸」 當今高爾夫球的雛形?

從明朝繪畫《明宣宗行樂圖》(局部)可見,捶丸場地選在了地勢平坦的庭院,但為了增加打球興致,設置了一些樹木、磚石等高低不平的障礙物。(公有領域)

在現代影視作品中,常會看到權貴富豪拎著球桿,在綠茵的草地上打著高爾夫球。被譽為貴族運動的高爾夫球,它源於何地?是否真如一般人所認為的,是起源於中世紀的蘇格蘭?

捶丸是一項中國古代流行的球類運動,場上設球穴,以杖擊球。捶丸正式出現在北宋晚期,到了遼金元明時期,捶丸成為一項風靡的戶外運動。無論從球棒製作,球體大小,場地設定,以及競技規則,都和當今的高爾夫球賽有著類似之處。

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寧志齋著作了《丸經》一書,介紹了捶丸的器具、打法、競賽規則,各種不同的擊法和戰術。這本書中還提到宋徽宗和金章宗都很喜愛捶丸,「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盛以錦囊,擊以彩棒,碾玉綴頂,飾金緣邊,深求古人之遺制,而益致其精也。」宋徽宗的球棒用黃金裝飾,杆頂配綴玉石,連球包都以錦緞製成。

針對運動道德與體育精神,《丸經》諸多章節也有詳細的內容說明,如取友章、正儀章、善行章、集智章、貴和章、待傲章、知人章等,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中以德為本的精神內涵。

說起捶丸起源,有學者認為可追溯到唐朝馬球(擊鞠)。馬球流行於唐朝貴族階層。但由於馬匹昂貴,以及場地受限等多種原因,喜愛馬球競技的人們便逐漸地放棄了騎馬,轉而在地上以杖擊球。在此基礎上,宋人將球門改成球窩兒,解決了地形受限問題。

唐朝朝臣在玩馬球,706年。章懷太子墓甬道西側壁畫。(公有領域)

韓國朝鮮王朝有一著名語文學家崔世珍(1468─1542年),編著了《朴通事諺解》一書。通事,也就是翻譯的意思;諺解,即對當時的中國流行用語所作的註解。從書籍名稱看,高麗國一位朴姓譯員按照當時的北京話為標準音,編寫了這部著作,專供朝鮮人了解元大都生活,為學習漢語而用,相當於漢語口語教材。

這部著作中,描繪了元大都(今北京)的官民風貌,京師民俗,市井生活,以及中原節慶等多種場景,可謂是了解元大都市民生活的百科書。其中就詳細地介紹了「捶丸」。

器材

關於「捶丸」所需器材,《朴通事諺解》中這樣記載:「將我那提攬和皮袋來,拿出球棒來。」提攬,攬作籃字,即「如筐子上有圓圈,用手提攜」。

現今每當舉行高爾夫球賽時,賽手們隨身攜帶著一個長長的皮袋,裝滿了各式球棒,接球或擊球那一端有一個木杓。在元朝,人們去打球,將所需的各式球棒等物,全都裝入特製的「提攬」和「皮袋」中。或提著,或背著,來到「捶丸」的場地上。至於捶丸所用的球和球棒,與今天的高爾夫球也相差不大。

《丸經》說:捶丸有不同類型的球棒,如「攛棒」「撲棒」等,可在不同的條件下選用適合的球棒。

關於球的材質,《朴通事諺解》說:「球用木為之,或用瑪瑙,大如雞卵。」球的大小猶如雞蛋那麼大,或用木製,或用瑪瑙製成。捶丸的球和今天的高爾夫球也差不多少。

場地

捶丸場地選在凹凸不平的空曠場地,有助於提升打球的樂趣和難度。設有不同數量的球洞,以不同顏色的彩旗加以區別。

捶丸場地上要挖小窩,《朴通事諺解》說,「人打球兒,先掘一窩兒,後將球兒打入窩內,方言謂之『窩兒』」,或者「掘地如碗,名『窩兒』。或隔殿閣而作窩,或於階上作窩,或於平地作窩」。這個窩兒,就是球洞。《丸經》說,球窩之間的距離在數十步到百步之間,「遠無百步之遙,近必盈丈之外」,遠近隨宜。

為了增加比賽難度,當時的球洞也各不相同,據《朴通事諺解》所說,有「花基窩兒」,「以磚砌基,其上栽花藏窩」,以磚砌好一個基址,在上面栽種花卉,把球洞隱藏一下。還有一種球洞是「花房窩」,也就是「先立球窩於花房之上,然後用棒打入,方言謂之『花房窩兒』」。

從明朝繪畫《明宣宗行樂圖》可見,捶丸場地選在了地勢平坦的庭院,全場共有10個窩。為了增加打球興致,設置了一些樹木、磚石等高低不平的障礙物。

現今高爾夫球場上設有障礙,球洞,這兩點與捶丸相似。

從明朝繪畫《明宣宗行樂圖》(局部)可見,捶丸場地選在了地勢平坦的庭院,全場共有10個窩,窩邊插有各種顏色的彩旗。(公有領域)

規則

至於捶丸的打法,《朴通事諺解》記錄得頗為寫實:「人將木圓球兒打起老高,便落於窩內」,「擊起球兒落入窩者勝」,「球行,或騰起,或斜起,或輪轉,各隨窩所在之宜」,「或立而擊,或跪而擊,節目甚多」。當時的人們在打球時,站著揮棒將球打起老高,擊起的球在空中飛行,或是騰飛,或作弧線滑行,或者像飛輪旋轉,最終落入窩兒者,方才為勝。除了站著擊球,還有跪著擊球,捶丸的姿式有很多種。

《朴通事諺解》記錄的打球規則:或幾個人,或十多人,分為左、右二組,以競技勝負。

《朴通事諺解》的捶丸計分規則,「一擊入窩則得籌二。一擊不入,隨球所止,再三擊之而入則得籌一。一擊而入,則他球不得再擊而死。再三擊而入,則他球不得三擊而死」。即一棒將球打入窩內,可得兩籌。如果沒打入窩內,就要等到他人打完第一棒,然後再輪到自己在擊球停止的地方繼續擊球,可以有三次擊球機會。如果球入窩可算得一籌。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棒將球打入窩內,那麼這一輪剩下的其他球手就失去了繼續打球的資格。如果是連續三擊後才將球打入窩內,那麼這一輪剩下的其他球手也失去連續三次擊球的資格。

捶丸運動的風行

源於中國的捶丸競技,隨著文化傳播,傳到了朝鮮半島,日本。《朝鮮王朝實錄》對捶丸傳入朝鮮後的流行情況進行了綜述。日本高松冢古墳出土的壁畫《仕女捶丸圖》壁畫就描繪了仕女參加打球的情形。

有學者研究認為,捶丸在中國古代可能西傳:忽必烈締建大元,一統大江南北,加之此前蒙古大軍三次西征開通洲際要道之基礎,大元帝國成為中國史上版圖最大的皇朝。帝國疆域遼闊,雄踞歐亞大陸。歐洲的羅馬教士、各國商賈、古羅斯使臣,或通過發達的水路,或安全的驛道,千里迢迢來到元大都。而捶丸運動當時風靡元朝境內,這些入華的外國人,很有可能將捶丸運動帶回了自己的國家,使得捶丸西傳。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