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瘋狂”李陽:我和我的自信

【大紀元7月12日訊】11月10日晚,應邀擔任“飄柔自信學院”首位講師的李陽來到上海。這位“瘋狂英語”的倡導者,這次不再只為英語“瘋狂”,而“想跟大家分享‘自信體驗’”。

  戴著耳環上街

  李陽聲稱:“我的自信,也是花了多年時間慢慢摸索方法,漸漸建立起來的。”

  1988年,他“決心”找到自信,首選的方法是標新立异。“第一天我戴著耳環上街,回頭率是200%———每個人起碼回頭看我兩次,而那天我只敢低頭往前沖。撐到第三天,我的頭竟能抬起來了。誰看我,我就看誰,直到對方低下頭去。”

  找到自信的另一种辦法是“廣而告之”:“你公開宣布要做一件什么事情,知道的人越多,你就越不可能放棄。”李陽曾經讓同學在大學校園里貼出海報———“李陽准備在星期五向全校師生講授如何學好英語。”演講前几天,他每天花16個小時准備講稿,弄得寢食不安。演講前1小時,他還在猶豫要不要在黑板上寫下“李陽病危,演講取消”。最后時刻,他終于跌跌撞撞地走上了講台。“回想起來,那場演講實在糟透了。但同學們給了我許多掌聲。每次掌聲響起,我的自信就多一點……演講結束時,我已經100%找回了自信。”

  “自信不靠天賦,要靠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教會你用正确的態度對待世界,從小就給你帶來自信。”李陽舉例說,在日本有一個四肢全無、只能終日坐在輪椅上的殘疾儿,但他非常自信,因為父母一再告訴他:“除了四肢,你擁有的和別人一樣多。”

  李陽認為,許多中國人之所以到了25歲甚至35歲還在尋找自信,原因就在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都有些問題”……

  李陽曾受托訓練一個非常有錢的家庭的獨生子。那個在新加坡上學的孩子非常內向,談到他父親的財富時,他可能會流露出一些自信,但在其他方面,比如一開口講英語,他就顯得非常自卑。“怎么訓練他呢?很簡單,我要求他從他父親的奔馳車上走下來,和我一起乘公交車,一起步行。我們在鬧市中用英語大聲交談,在電梯里用英語大聲交談,在天橋上用英語大聲交談……我對那個孩子說,我是比你有名的人,我可以這么做,你為什么不可以”本來,那孩子一說話臉就紅,憋出一個英語單詞要用好久,但几天后,當他走進他父親的餐廳時,已經能夠坦然應對別人投來的目光:“第一次,我可以不管別人的態度,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今年4月,李陽應邀去韓國講學。那是他第一次出國,由于簽證上出了點小問題,韓國海關官員把他叫進了辦公室。“你來韓國干什么?”那人用糟糕的英語問。“你們邀請我來教你們說英語。”李陽以流利的英語回答。那人竟一下子泄了气,李陽卻暗自發笑:“一開始,我也很不安。但我發現那個韓國人的英語水平原來這么糟,而且他會因此變得不自信。其實,說不好英語又怎樣,你是海關官員,能完成自己的職責就行了嘛。”

  李陽忽然笑了:“全世界的人都會有自信問題。就說日本吧,他們在經濟上非常自信,但一講英語也會感到自卑。”

  前几天,上海的一家報紙報道說:李陽的女弟子在滬舉辦了一場“瘋狂英語”的免費講座,結果“台上轟轟烈烈,台下昏昏欲睡”。對此,李陽說:“你要成名就要付出成名的代价,像明星,沒新聞還要炒點新聞出來,因為被忘記你就失去了价值,有人談論總比沒人談論你好。如果有關我的一些小新聞能讓老百姓得到一點小快樂,也算是我對社會作了點貢獻。”他接著說:“當然作為老師,我們不希望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坏事有時也是好事,能夠提醒我們要改進現在的做法。”

  李陽告訴我,他那個開講座的女弟子見報后很受打擊,情緒十分低落。但他在電話中安慰她:“沒關系,這說明你正在走向成功。如果你只是一個小地方的小老師,而不是作了一場有1000人參加的講演,別人怎么會費心報道你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