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失業問題漸趨緩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0日訊】二○○三年台灣的失業問題終於出現結構性變化!在二○○三年八月以前,失業率仍屬「步步高升」的階段,失業率在八月出現歷史的新高,達5.21%,而九月之後,終於出現反轉為回降現象,由八月的5.21%,逐月下滑,十月已跌破5%,至十二月降為4.58%,進入二○○四年仍持續跌勢,一月已降至4.53%。由於失業率是一項落後指標,連失業率都一路下滑,可知台灣的景氣復甦已是十分確定。

中高齡失業問題已有改善

平均失業率呈現下跌,各年齡組別又是如何?二○○四年一月,十五至廿四歲青少年失業率較二○○三年十二月降低0.28%,比二○○三年同期降低0.35%;廿五至四十四歲中壯年則較二○○三年十二月增加0.03%,但比二○○三年同期降低0.49%;而四十五至六十四歲中高齡失業率較二○○三年十二月降低0.08%,與二○○三年同期降低0.38%。這些數據顯示,台灣的失業問題呈現普遍性改善,就連眾所矚目的中高齡失業率也降低了。

關心台灣青少年失業問題

雖然青少年的失業率也呈現下跌,但由統計數據得知,台灣近年來青少年的失業率大約是平均失業率的兩倍以上,例如二○○三年平均失業率為4.99%,青少年失業率為11.44%;二○○四年一月平均失業率為4.53%,青少年失業率為10.57%。整體而言,青少年相對其他年齡層具有高失業率、低失業週數(但時間過程中,青少年失業週數增長的速度相對其他年齡組快)、高非勞動力比率等特質,而非勞動力未參與勞動市場的原因以求學及準備升學為主要因素,這個現象顯示台灣青少年絕大多數在學或準備升學,參與勞動市場者相對較少,但這些有能力且想找工作的青少年,卻相對不受青睞,以致失業率偏高。究竟這些青少年的失業率為何較高,因素何在?

根據相關研究,台灣男性、年紀越輕、教育程度愈高愈容易失業,不禁讓我們對台灣的徵兵及教育制度提出檢視。年滿二十歲的男性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必須服兵役,對於當事人和僱主都有不小的影響力,粗淺來看,就業期間必須中斷,而服兵役期間也使工作經驗消失,因而僱主的雇用意願和當事人的尋職意願都相對低,縱使能夠受雇,也相對不會努力學習或者接受訓練機會闕如,此對男性青少年實在不公平。其次,教育年數與失業呈現正向關係,似乎反映出教育內容與市場脫節,此與坊間雜誌調查大專院校教授所得出的「大專生素質差」之結果相呼應,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凸顯出的面向有多端,有人據此認為大專院校開放浮濫,有人認為教學內容偏差,有人認為教育自由化程度不夠,種種聲音都有其立論基礎,但教育性失業的存在應是事實。至於基本工資這項制度性因素對青少年失業的不利影響,其實最嚴重的不只是失業,而是致使年輕人喪失「在職訓練」的機會,尤其在所謂知識經濟時代,這個課題更顯現其重要。

不可輕忽的青少年失業問題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青少年的失業問題在國際上普遍受到重視,許多專家預期隨著嬰兒潮世代年紀的增長,以及年輕世代人口數的減少,青少年所面臨的就業問題就自然消失了!其實不然。就大部分的OECD國家而言,即使年輕人口數的相對縮減,並且產業結構朝向「年輕密集」的服務部門發展,青少年的就業與所得仍持續惡化。也有人認為年輕人的就業率與其薪資水準成反向變化,因此預期只要年輕人的薪資再多降低一些,就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等著他們,但事實卻非是如此。以美國為例,其青少年的薪資雖然大幅滑落,但並不足以穩定或提升青少年的就業人口比率,其可能原因是青少年勞動需求出現更大幅度的衰退!──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